手写书中“海南至宁波海上航线说明”。
新浪收藏讯 东山县铜陵镇某古籍藏家近日在整理藏书时,发现一本记录古代海上航行经验的手写本。
手写本没有书名,蝴蝶装,长宽为12.2厘米×14厘米,共有226页,其中18页空白,8页破损;书纸为普通草纸,纸的颜色已泛黄,最前面10页可能因为原纸残破后来补上,纸质较好较新。
手写本用东山岛方言口述,经传抄人抄写。书中文字竖写,用朱笔画圈断句。书中如“退潮”、“涨潮”、“海浪”及海上测距离,各地地名、港澳、礁石等,多处用东山岛特有的方言口述,传抄人用自造字抄写,带有非常明显的地方印记。
手写本内容分为三部分:一、1-15页为海上航行注意事项,如“观天日恶”、“定子午星高低法”、“定日月出入宫日夜长短法”、“诸神大会恶风日期行船之人谨记”等。二、19-189页为木帆船从广东、海南至宁波、上海海上航行时使用“罗经”(航海用指南针)指引航线的方法,及沿途各港澳、水道、暗礁、潮流等情况。主要有“渔山往上海洋针路”、“上海回针路”、“乍浦回针路”、“广东上洋倚针路往宁波”、“宁波回广东至赤坎针路”、“海南敲东往宁波上垵各澳深浅”等,书中详细注明各港澳涨潮、退潮时及风向不同时“罗经”不同用法,航线上明、暗礁石躲避法,各港澳海底泥沙状况,何处可下碇泊船,何处可避台风和海流,航线附近有何大山、岛屿、建筑物可为航行参照物,以及各港澳地名等等,无一不备,可称得上是古代海上航行的宝典。三、191-226页为“抄外洋各屿山形”,描画从福建铜山(今东山岛)至鸡笼头山、厦门山、南北太武山、钓鱼台、琉球山、台山、普陀山、南京港口茶山等处山脉、礁石形状及注意事项。
手写本的内容为古代航海人驾驶木帆船在海上航行的多年经验积累。从书中寮罗、靖海、铜山、圣澳、湄州贼澳等地名多次出现,及书中说用柴片丢下海用以观察船行速度和潮水流向等方法来看,手写本的抄写时间可能为清朝中、后期。
手写本第9页有“兹洋海州澳但已行过详明指教俱集一部传学切记妙”一行字,概括了全书的内容。这应该就是本书的书名。
据《东山文史资料》载文说,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铜山港海上贸易非常繁盛,铜山本地商船有五十四艘,每船载重量在二千担以上,人称“青头舟曾”。这些商船经常北上温州、宁波、乍浦、上海、天津和大连,南抵汕头、广州、海南等商埠经商贸易,民间有“天津透海南”之说。手写本《洋海州澳已行过详明指教一部传学》的发现,可为《东山文史资料》文中“天津透海南”说法提供重要的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