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7年的结婚证书
上世纪60年代的渡船券 沈顾佳 翻拍
民国37年的绢质结婚证书、1968年买汽水的发票、三轮车票和渡船票……这些东西未必有多值钱,却记载着无锡点点滴滴的历史和文化。这些藏品的主人是一位年仅32岁的年轻人。
对古老东西的喜欢与生俱来
这个年轻人叫郁峰,网名叫“郁老夫子”,他说自己对古老的东西的热爱与生俱来,上初中的时候崇宁路上有人摆地摊卖家里藏的老物件,郁峰能在那里待上一整天,“我不买零食,所有零花钱和压岁钱都攒起来,向他们买古物。我记得那时花过10元钱买一个小玉器,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大一笔钱啊。”
15岁开始收藏,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花了10万多元,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后来自己从事的也是普通的工作,郁峰的收藏能力有限,他寻宝的地方常常是拆迁的老小区、废品收购站等。每次抱着大块的木头往家里走,别人总会投来异样的目光,郁峰说:“他们觉得我不正常、是个异类,但是这些他们觉得没有用的木块、箱子,在我眼里都是宝贝,上面可能有民国时期雕刻的花纹,可能有清代的铜锁。”大部分收藏的票据,都是来自废品收购站。郁峰曾经“搜刮”到被人随意丢弃在窗台上的黑胶木唱片,回去细细研究,都是民国时期著名唱片公司的产品,其中两张还是日军占领上海时的日文唱片。
收藏是为了无锡市民有所怀念
比起那些大收藏家的珍贵藏品,郁峰的这些东西并不值钱,真的拿出来卖,也许就值几百块或几千块,但是每一张发票,都记录着无锡点点滴滴的故事。郁峰曾经在网上展示了一张自己收藏的小学毕业证书,证书上十几岁的小姑娘,如今已是远嫁新疆的花甲老奶奶,老奶奶在无锡的家人看到这张毕业证书,立马跟郁峰联系,郁峰二话没说就让这张精心收藏的毕业证书物归原主了。“我收藏了很多东西,还有很多那时的发票,我会慢慢展示出来,如果主人公看到了来认领,我愿意无偿送还。”郁峰前几天参加一个活动,正好遇上无锡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俞湘莲,“俞老,我那儿收藏了你女儿1岁时,你给她交托儿费的发票呢。”俞大师非常高兴,催着郁峰下次把票据带给他看。郁峰希望自己的收藏能让老人们回想起以前的美好时光,能唤起他们的记忆,而年轻人可以以此了解过去,“也希望能为留住无锡的历史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
郁峰很想办一次展览,不为名利,只想让大家看看这些生动的曾经的生活。
呼唤政府对“小文化”给予一定重视
但是,这样单纯的期望,要实现竟困难重重,个人想办展览,没有场地没有资金,根本无法实施。郁峰和妻子都从事着普通的工作,孩子才1岁多,继续收藏经济压力越来越大;郁峰家房子不大,“除了床上和电脑上没东西,其他地方都堆满了我的藏品,我还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仓库,也堆不下了。”这样爱好文化的热情能不能得到一些支持?据了解,这种保护无锡历史文化的个人行为,并没有政府机构甚至找不到一个民间组织来支持。无锡市文联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达了无奈:“不要说是这种个人行为,很多民间艺术家都得不到帮助,因为缺少资金来保护,很多民间艺术的传承非常艰难,甚至快要消失。”他认为政府部门一直“抓大头”,修建图书馆、博物院、剧院等,对这些“小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民间文化、民间艺术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文/沈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