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以“中国四大名陶”,曾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奖的云南建水紫陶,近年来在其原产地似乎不太受“关注”,颇有点“墙里开花墙外香”。18日在此间举办的一场建水陶艺展览观者如云,无疑是建水陶正逐渐“回归本土”的一个证明。
此次展览举办地设在云南美术馆,这里曾多次展览过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此次参展紫陶作者向进兴告诉记者,今次应该算得上是建水紫陶首次大规模在故乡专场展览。
向进兴是土生土长的云南建水人,家庭世代都传承着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他介绍,云南建水自古就有烧窑的传统,从青花瓷到紫陶,大窑里的炉火连绵不绝数百年,从清朝始,由于文人的介入,紫陶开始从日用粗陶向艺术精品的转身。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如今建水紫陶逐渐退出了普通人的生活,除了少部分用于汽锅、花盆、餐具的制作,大部分则成为一种带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还被云南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这种艺术品在其原产地云南显得有点“不为人知”。向进兴坦言,“虽为艺术品,但在云南连一次规模型的专场展览都没有。”
有如此大名声的紫陶难免限于尴尬之中。作为日常用品,却难做大产业;作为艺术品,受欢迎程度远不及它在国外的名声之大。
向进兴称,此次与来自北方大草原的制陶艺术家刘也涵联合举办展览,就旨在向更多的人展示紫陶独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的关注到这一古老艺术的发展。而要让更多人的喜欢上紫陶,必须让它“回归本土”,从云南、从中国开始。
据悉,此次展览为期12天,近百件参展作品都包含着两位作者的独特创意。在展览现场,两名艺术家的作品就包含有民族风情、中国红色革命等特色。
建水紫陶是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