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在马德里的个展 秀出80后艺术家独特创意
http://www.socang.com   2010-11-18 15:39   来源:
  本版文字:戴维

  中国艺术家李青的个展《飘零》,目前正在马德里芬拉布拉达市的托马斯艺术中心举行。个展上的作品透露出80后艺术家的独特创意和想法,而生于1981年的李青,也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年轻、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

  为了表现飘零的主题

  他在滨江搜罗了70多件旧羽绒衣

  用羽绒表现“飘零”的主题,灵感来源于一年前。当时李青想到柳絮,这个与命运有关的意象,在中国文学里被反复书写,杜甫有过“垂老见飘零”的诗句,《红楼梦》里林黛玉也写过著名的咏絮诗。飘,本身便是生命的常态。

  9月,在马德里芬拉布拉达市的托马斯艺术中心,数十件来自杭州市民家中的旧羽绒服凌空悬挂,被撕开的夹层中,不断有白色的羽绒飘飞出来,在风扇的吹鼓下,在空中幻现着柳絮纷飞的效果。地上则像雪地一样,被覆盖成一片洁白。

  另一端的墙上,电视机里反复播放着在丽水飞雁羽绒服厂拍摄的一部短片,画面中没有工人的身影,各种姿态的羽绒成了主角,它们飘飞在工厂的各个角落,时而半空,时而伏地,有时也会贴在植物的叶子上、窗框上不得动弹。

  这个经过整整一年构思的装置和影像,让被废弃的羽绒,在瞬间变成最具有诗意的消费品。

  在个展的入口处,还有一组名为《风化》的装置。两个放满相同物品的超市货架,在观众的随意拿取后,变得稀稀落落。这段对我们日常消费生活高度“仿真”的戏拟,略带调侃地揭示了消费社会特有的“风化”现象。

  如此的主题一再出现。《白色群像》与《黑色群像》是两幅巨大尺寸的油画,画面是荒地上高低错落、密密挤挤的旧冰箱、旧冰柜,一些打开的冰箱里还能见到正在腐烂的食物。这组消费社会寻常可见的城市景观,展示了令人震惊的魔幻景象。画家好像在“迫使”我们这些观众集中注意力,重新审视那些湮没在日常消费中,变得好像根本就不存在的物品。

  他画过徐志摩陆小曼梅兰芳等名人

  他们在他笔下显得面容含混而人性复杂

  2005年,尚在中国美院油画系读研究生的李青,以一组戏仿找茬游戏的系列绘画,在南京举行的“中国艺术三年展”上崭露头角。

  《大家来找茬》系列,带有大众喜闻乐见的凡俗性,题材包括了少先队员的童年记忆,查尔斯与戴安娜的世纪婚礼,中国航天英雄归来的盛典,居民楼下的报箱,钱江二桥附近的火灾,小区巡逻的保安,夜晚街头的刺青少女……

  全球化,消费主义,虚无感,一个年轻艺术家赖以生存与呼吸的当代生活环境,随着混乱而新鲜的影像扑面而来。

  2007年,李青开始创作《互毁而同一的像》系列,这又是一个有意思的观念游戏:先绘好两幅单独的画面,趁颜料未干之际,将两幅画紧紧地合在一起。分开后,两个像变得既相似又模糊,充满不确定的歧义。

  “最致命的地方在于两张画永远地逝去了,就像生活本身一样覆水难收,但是值得追悼。最后的形象似是而非,暧昧不清,很像我们被打磨过的记忆,一个形象从记忆深处慢慢显像的样子。昔日的世界总是要归于衰败和无形,有的东西离开了我们,有的东西继续留存,留存得久的就是真实的吗?”李青在文章中追问。

  他画了《志摩和小曼》,而且不止一幅。画家并非徐志摩迷,但他的绘画无意中准确揭示了这段世纪之恋的关键。在贴合之后的画面上,徐、陆二人呈现的画像更像一对孪生姐妹,年轻,娟秀,徐志摩的形象被完全遮蔽了。

  梅兰芳、张国荣、安迪沃霍尔等名人,都经历了画家的这般“易容术”,变得似是而非,含混的镜像如同人性的复杂之处。

  在杭州生活了十年

  很多杭州的景物都进了他的作品

  从考上美院附中开始,李青便告别故乡湖州,在杭州生活了十多年。《互毁而同一的像》系列中,西湖和钱塘江大桥、昔日雷峰残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均被合二为一后,又再次分离。画家赋予日趋陈旧的绘画艺术以游戏精神,其中又混合了中国古老哲学的智性,在变幻的影像中凸显时间这一飞逝又永恒的主题。

  有一阵子,李青四处乱走,拍了很多杭州名人墓碑的照片,如弘一法师与苏曼殊,岳飞与徐锡麟,林和靖与于谦,这些逝于此地、旨趣各异的历史名人,各自的墓碑被他随手“撮合”在一起,在画面上形成有趣而引人遐思的对照。

  早在《大家来找茬》系列中,李青便显露了对宏大叙事的肢解与再构,他的作品因此总是带有奇异而笑谑的抒情色彩。

  他做过一个和乒乓球有关的装置,两侧乒乓球桌的桌面分别绘上了中美两国的地图,而在打球的过程中,乒乓球不断粘带起两幅地图上的颜料,往返于球网两侧。最终,两幅地图都变得斑驳迷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著名的“乒乓球外交”。

  李青还可能是最早替钉子户作画的画家,创作于2008年的油画《百年钉》,群楼环绕下,一户弱小的“钉子户”岿然屹立,画家用绘画的艺术语言,含蓄而深沉地向充满剧变和动荡的年代投影。

  从湖州杭州 到西班牙马德里

  80后艺术家视野更开阔 也更职业化

  现在的李青被认为是中国最具上升潜力的画家之一,他本人的生活状况也在改善,去年年底,他终于不用租借地下室,买下了滨盛路一处100多平方米的底层商铺作为自己的画室。创意版的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聊起了还在进行的个展《飘零》。

  记者:为什么用羽绒来表达“飘零”的主题,里面更多是传统的因素吗?

  李青:《飘零》的气质更多是偏东方的,强调物我合一,对时间流逝的伤感,物是人非。而马德里的当地华人大多来自浙江,他们在欧洲,本身就处于一种飘零的状态。

  另一方面,我想说的是消费主义下物的飘零。从厂区到变成消费品,到最后被遗弃,羽绒还是那个羽绒,它的物理状态并未改变,人的生产、消费和羽绒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在个展上看到的,是消费社会下被幻觉化的羽绒。

  记者:你在画作中对消费社会的持续关注,是否是因为身在其中的缘故?

  李青:消费社会通过各种假象和媒体来控制你,传统文化都被充分商业化,大家也很HIGH,买了一个手机又想买下一个,其实没有必要性。人们被假象迷惑,导致价值感缺失,只能去追求物质。

  最早做《大家来找茬》系列,只想把绘画做得不太一样,形式上更娱乐一些,让观众可以参与进去,更有悬念,因此我选了药柜、衣店、游戏机等题材。

  到《白色群像》《黑色群像》时期,对消费主义的思考可能更深入,外表冷冰冰的冰箱在家中通常是不受关注的,冰箱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储存食物,对抗时间,但自己还是逃不出时间的命运,它最终被抛弃,这是消费社会的悲哀。

  记者:你的作品中经常有一种“物哀”的情绪,为什么?

  李青:可能我经历了社会变化最快的时期,对时间有一种格外的虚无和疏离感。当我们去回忆童年,重回故乡,找不到相似的缅怀物,一切都灰飞烟灭,这种感触特别深。还有就是地点的反差,不同的时间,我经历的地点是跳跃性的,从小城湖州,到杭州,再到北京、上海的画廊,再到纽约、马德里,总是在不停地走,身边的景物随时都在变化当中。

  记者:作为80后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你和前辈艺术家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李青:前辈当代艺术家从地下状态到今天被更多人关注,功成名就,现在几千万一幅的画,十年前只卖几万元。但是,最活跃的思想还是在他们那拨人里面。而年青一代对宏大叙事有一种自动规避,他们接受的西方艺术信息更全面,不太会过于中国符号化,视野更开阔。总之,我们更为职业化,只是靠这个维持生计。

  艺术家档案

  李青

  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

  2006年在北京的F2画廊第一次举办个展《大家来找茬》。

  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2008年在美国洛杉矶DF2画廊举办个展《生于虚空》,同年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并在香港、巴黎、伦敦、马德里等许多城市参加群展。

  2010年在西班牙马德里Toms y Valiente艺术中心举办个展《飘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