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东:基金会机制推进艺术品金融化
http://www.socang.com 2010-11-10 16:27 来源:
文/邓若楠
未来,如果中国本土收藏借助基金会组织和艺术投资基金的发展形成本土的系统收藏,无疑将增加中国本土收藏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的发言权,从而规避海外炒家投机行为对本土艺术市场发展和艺术家创作的干扰。
“在中国当下艺术投资市场规范方面,各种形式的基金会应该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秘书长孟海东在上海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
孟海东曾经有过多年的驻外领馆工作经验,他担任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以来先后主持创建了798艺术基金、宋庄艺术基金、艺术北京基金、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基金等多个项目。
“作为投资理财产品的艺术基金,无论发展如何,其出现乃是一种必然。艺术品买家由散户向基金发展,无疑代表了一种更为专业和理性的方向。当然,这种基金的操盘者必须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如何选择艺术品投资类别,如何选择艺术家和作品,在什么时间进行投资,这些都是对操盘者素质提出的考验。”他认为,目前艺术收藏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量以逐利为目的的短期行为使市场缺乏理性。如果艺术基金的投资行为也局限在一种短期逐利行为之中,那么这将充满风险。
当艺术遭遇高转速社会
艺术投资基金可以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人士管理,并且通过艺术品投资组合,尽可能地控制风险、增加收益,并降低投资者的运作成本和投资风险。但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艺术基金产品面对的仍是一个小众群体。一旦对大众开放,首先缺乏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艺术评估体系,势必将导致市场出现混乱。
“对艺术品的鉴定评估是推进艺术品证券化的难点。”孟海东说。“基金会是第三方公益机构,也是一个准金融机构。它的项目都具备可持续性,同时拥有自己的专家团队。建立基金会机制去协调组织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具备合理性,也符合国际规范。”
孟海东称自己没有投入任何艺术品收藏,他希望自己立场保持基金会的“中立性”,而同时以“观察”来保持对市场的“敏感”。
一件艺术品究竟价格几何?这的确是艺术品金融化当中一个难题,因为实在有很多的“价格”几已悖离其“价值”。
孟海东也认为,目前国内当代艺术市场存在泡沫成分,价格上存留着不少炒作的痕迹。西方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估则是以其本身为主体的自我角度阐释。
“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当代艺术的本土标准支持体系。在当代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中,或多或少需要有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他说。这或许也是他主导的几个主要基金项目都与培植本土年轻艺术家有关的原因。
“当代艺术是艺术与高速发展的社会遭遇的结果,不是浪漫的邂逅,而是遭遇,是一种冲突的表现。我们首先希望在当下艺术生态环境方面起到更多的引领作用,将审美观回归到审‘美’上。说到底,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市场会看你的眼色;反之,你得看市场的眼色。”
而无论非盈利的基金会组织的发展,还是艺术理财产品的发展,都将为艺术发展创造新的环境,也让艺术家获得创作资金并有一个新的平台。
“从长远看,我国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组织和艺术投资基金的发展如能进入一个更加良性的轨道,将改变艺术市场的总体格局。”
现在小众,未来主流
在北京西城区的办公室里,孟海东每天都会接到大量来自各地的艺术活动请柬,包括各种艺术展开幕、各种画廊开幕等等。“我把它们都保留着,堆起来像小山一样高。”他张开两手比划着说。“如果把它们按照日期排列,你可以从中看出中国艺术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历程。”
另一个例子是他某周的工作日程,日程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有:筹办主持中瑞摄影展、经典北京艺术展、798艺术节开幕式、影像艺术沙龙开幕式等一系列艺术活动。
他用这两个例子来表述眼下国内艺术市场的繁荣程度和远大前景。“中国艺术品市场绝对是未来的主流市场,投资势必将从股市、楼市,逐渐转向艺术品。”他肯定地说。
“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这个国家就会出现系统的收藏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对艺术收藏和投资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期待。”
1996年成立的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孟海东说,他们自2007年起就一直致力于文化艺术市场化的推动。通过对当代艺术市场的调研,提出“构筑本土支持体系、壮大中国艺术产业”的战略思路,从当代艺术的原创、展览展示、投资交易、市场指数发布、收藏产业链环节入手,建立起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支持体系。基金会未来还将推动“收藏基金”的建立,发展画廊经济、艺术品年度交易平台、现当代文艺研究等。
他透露,在基金会主办的“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每年70%的参展画廊有成交。
而基金会本身的运作,用他形象的比喻来说是“一只手向市长要钱(财政)、一只手向市场要钱(企业)”。
北京市财政目前每年投入文化产业扶持项目的资金是5个亿。孟海东表示,计划明年开始尝试以参股形式,或者类似于PE的方式引入企业资金。
事实上,尽管基金会目前还没有直接进行艺术品投资,但有关的尝试和计划一直没有中断。
基金会创建了一个“北京国际文化艺术沙龙”。集中了圈子里一批收藏家和投资人。比如偏爱收藏经典写实作品的王中军、冯小刚等人。
“他们经常问我收藏艺术品价格到底听谁的?美术馆?我说,要听你们自己的,但绝不是现在的你,而是具备了一定美术史知识的你。在西方,美术馆和画廊体系相对完整,从小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种艺术品。而我国的美育却有些缺失,我们首先在这样一个小范围内进行‘恶补’。”
在这个经过“恶补”的沙龙里,孟海东“打算投入一些艺术品证券化的项目,由基金会进行风险控制管理,若是投资产品收益回报部分将继续投入艺术品投资。”
“目前,应该以理性的方式去避免短期投资所带来的炒作行为。在投资风险的规避上,我们认为进行不同类别艺术品的组合投资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