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11月4日到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昨天傍晚,参加大会的部分知名收藏家和专家探讨了各自对当代收藏的思考,为本届大会“收藏: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主题张目。
台湾收藏家曹兴诚在正式大会期间将以“中国古代艺术的现代性”为题发表演讲,作为一个收藏了大量青铜器的藏家,他以青铜器为例大致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书画鉴定专家米景扬则认为,此类的学术探讨当然重要,但大会也应该避免大家各自空谈,因此,在他和一些专家的建议下,今年的大会增设了几场藏品的展览。米景扬表示,增加展览部分,并与普通人分享藏家的收藏经验,是他一贯的主张。他不希望大家将收藏看作是“高不可攀”的领域,收藏领域当然有动辄千万上亿的高端藏品,但“即使是收藏火柴盒也有它的趣味”。
但华人收藏家大会这样高规格的峰会,显然不是为火柴盒藏家们准备的。这是“有史以来收藏业最蓬勃的时代”,今年“春拍时中国古代艺术整体价格超过西方名画”,台湾藏家蔡一鸣说,1948年在香港,花费六七十港元就能从那些逃难家族手中买来齐白石、徐悲鸿的上佳之作,今天这些作品都是天价了。
但盛世的收藏盛况,并非完美无瑕。华人艺术家丁绍光在海外多年,当年也买过很多国画,结果鉴定大师谢稚柳看后说,九成都是赝品。于是,数位专家和藏家都呼吁,应该学习西方的做法,“以营利为目的仿造艺术品”的行为应该定罪量刑。
虽然米景扬比较乐观地认为,今天的中国拍卖市场已经开始了自觉的规范,但曹兴诚对此并不认同。曹兴诚认为,当下的制假、售假甚至买假,已经成为连锁利益的集团,这已经是一股强大的恶势力。在曹兴诚看来,大量伪作流布于世,伤害的不仅是藏家的积极性,从文化传承来说,谬种流传,将来我们就是一个“以假当真”的民族,而传统艺术品真正的精妙,大家将无从体悟。
专家意见的相左和碰撞,对于整个收藏来说终究是好事。毕竟,我们看到过太多意见一致的收藏会议了。在那些会议上,学术最终点缀了藏家的象征资本,成为赝品流向市场的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