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在准备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学术研讨会发言,侯瀚如组织这事,说主要谈当代艺术的收藏问题,列了好些论题;恰好,今天我应邀为一个机构评估其当代艺术的收藏,这一机构当代艺术藏品极具数量和质量,其藏品可以说构成的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在这思考发言的重点和评估当代艺术收藏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这样一些艺术收藏与文化性关系的问题。
一,当代艺术本身构成和体现了中国当代的文化性。当代艺术从艺术创作、艺术观念和精神、艺术方法包括多学科跨学科的方式、当代艺术的批评和理论方式、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和运作方式,以及当代艺术所关注的对象主体—--人与社会、人的精神和行为、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等的形态,这一切构成了当代艺术的文化性。
二,当代艺术的收藏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的书写,这体现在它构成的过程和结果。它如何选择艺术家和作品,如何与艺术家达成精神和物质上的默契和契约,如何结构一个收藏的结果,又如何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种种阴差阳错的变化和修正····,这形成了富于文化性的当代艺术收藏的结果和历史。
三,如何看待和理论当代艺术及收藏,这是一种当代文化性的体现。批评是影响艺术创作、引导收藏和收藏判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对收藏过程和结果的批评和研究,体现着一种当代的文化性。如为什么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收藏了某一位艺术家这一类的作品,或什么原因对某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大量地收藏而忽略另外的艺术家或另外的作品,艺术家作品的艺术史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是怎样,收藏机构与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关系,艺术家的策略或收藏机构的策略,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等,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五,收藏机构和收藏策略、收藏体系,也是构成当代文化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实体现了作为政府、区域文化的态度、方向和价值取向,这种态度和价值取向正是一个社会和历史时期的文化性表现。
反观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状况,其市场化倾向、杂乱状态、暧昧态度和焦躁情绪正是中国当代文化性的体现。
首先,我们很难在我们的当代艺术创作中获取当代文化的精神气质,虽然,我们很难说清中国当代文化的精神气质的具体状态,但是我们很难认同当下的这种市场化倾向、杂乱状态、暧昧态度和焦躁情绪是我们时代的文化气质。
其次,我们的学术失范、批评缺席、知识的市场化,使我们的当代艺术收藏处于一种泛文化的状态中,缺乏文化的主体性、建设性。
再就是当代艺术收藏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个人,无法形成有机的层次和体系,无法构成当代文化的整体性,这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有机发展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