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展览超过20个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第一次向公众开放。作为明清两代24位皇帝居住执政的地方,在长达491年中,紫禁城一直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昔日戒备森严的皇宫成为人民自由出入的博物院,万人空巷是自然的了。“游人杂沓,各现满意之色,盖三千年帝国宫禁,一旦解放,安得不惊喜过望,转生无穷之感耶?”民国著名报人林白水在故宫建院当日曾这样报道。
如今这样的状况依然在上演。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故宫每天的人流都过了10万,事实上故宫每年的游客也由5年前的800万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万。而且值得高兴的是,游客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海外游客也越来越多。
故宫博物院的展览面积一直在扩大。
作为故宫“百年大修”试点的外西路武英殿,维修竣工之后正式对外开放,馆藏的近15万件书画作品,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这些年一直在分批展出。文华殿竣工后成为陶瓷馆,常年展出故宫收藏的陶瓷类文物,400件精品从35万件清宫旧藏中挑选而出,光华夺目。故宫博物院的开放区域,目前只占总面积约1/3。“百年大修”的规划,是开放面积至少达到一半,而在未来则会达到2/3。
据统计,从1929年到1948年,故宫博物院举办各种陈列展览159个,每年平均8个,从1949年到2005年,则达到732个,平均每年近13个。而从2005年到现在的5年间,每年举办的展览都超过了20个。加上常设的展览,目前正在故宫博物院进行的展览达20多个。
故宫收藏的文物一直都在增加中。在紫禁城内东路的景仁宫,是一个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展出的都是各界人士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以前故宫的玉器只有3万多件,后来故宫有意识地收藏了在考古发现中不断出土的精美玉器。
数字化超越时空
故宫博物院是古老的,却又是年轻的,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开放与流动上面。
国庆节前,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举行了“第三期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并发布了刚刚完成的《倦勤斋》虚拟现实作品,让在场的来宾零距离地欣赏其奢华的内檐装修和巨幅通景画。这幅作品正在美国进行巡回展出。这意味着不可移动的建筑,第一次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走出了紫禁城。
数字化一直是公认的解决故宫诸多问题的钥匙。早在本世纪初,故宫博物院就开通了自己的网站,让世界各地无法亲临故宫参观的游客,在网上就可以访问这座号称有9900座殿宇楼阁的中华文化宝库。故宫博物院的目标是将自己真正发展成为一座数字化博物馆,让人们可以从任意角度、全方位地观摩故宫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及其数百万件的藏品。
故宫现藏的百万件文物中,经常动用的仅有两万余件,常年展出的不过8000多件,占藏品总数的不到2%。于是走出去办展览成为选择之一。通过一次次与国内外博物馆的合作,使得这座古老的宫殿“流动”起来。早在1935年,故宫就从南迁文物中精选出735件,赴英国伦敦参加过“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这称得上是故宫的首次“出国”。20世纪50年代,故宫文物出国展览主要是到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目前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故宫出国办展的足迹遍及欧、亚、美各大洲。
近些年,中国各省市建了许多博物馆,但缺乏好的展品,而故宫博物院数以百万计藏在深宫的文物正可以派上用场,走出自己的领地,频繁流动。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在过去几年就“出宫”了4次,现在为了保护,不得不休养生息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