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钺:原始人使用的武器,一定时期它是权力的象征,在福建少见。
史前遗址挖掘现场
泉州发现的原始社会石器
泉州有神秘的原始人吗?有!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泉州地域已经有原始人生活的踪迹。2010年福建文物考古报告就此进行了揭秘,记者昨日闻讯展开了采访。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透露,文物考古工作者前后花了5年时间,最终形成《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这无疑为21世纪泉州的史前文化考古和科学研究开展铺就了美好的前景。
据了解,福建的文物考古工作,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与中原相比,我省考古工作相对滞后,为弥补田野考古资料的不足,早日建立起福建自身考古区系类型的考古学体系,福建省文物局特别将“福建青铜时代遗址考古”项目纳入《福建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集合考古力量,展开福建各流域的文物考古调查,以期建立起福建史前考古的区系类型框架。泉州之晋江流域考古调查与研究就是率先进行的最重要课题之一。2005年5月~10月福建与泉州省市两级文物部门联合组织的考古调查队在泉州展开前所未有的覆盖区域广泛的田野调查:2006年南安尾山仔遗址发掘,2007年晋江深沪湾庵山遗址发掘与福厦公路调查,在结合前人探索进行系统的整理后,于2009年9月最终定稿,有了最新的研究硕果。
晋江流域是福建中部的主要干流,主要以泉州市为中心,这里曾经是福建历史发展最鼎盛的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晋江流域、闽南地区、台湾海峡两岸,特定的地理生态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富有区域特色的史前文化。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我省步入青铜时代,约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这时期闽南的九龙江流域属于“浮滨文化”,闽江流域中下游则是完全不同的“黄土仑类型文化”,因此,摸清介于二者地理生态环境之间的泉州晋江流域的文化特征就显得格外重要。
出土文物几经年代测定
商代中期福建进入青铜时代
史前文化的考古和研究是那么稀缺,以至于泉州古代文明宛如一颗遥不可及的璀璨明珠。
5年前,晋江流域考古调查队在泉州探寻古文明,记者曾追寻过他们的脚步;今日,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他们新出炉的研究成果,记者特地采访了野外考古中的一位跋涉者——福建博物院陈兆善研究员,他是此番泉州史前考古调查与研究的核心人物。
考古表明,泉州境内之晋江流域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的遗址在泉州已广泛分布,秦汉时代的泉州属于闽越文化的分布区域。
中原已到商代早期
泉州还处石器时代
不同地方的史前不一样吗?史前又是如何划分的?
有人说,一般情况下,史前应该是有文字记载以前。
又有人说,石器时代考古就是史前考古,但不绝对如此。不同地方的史前是不一样的,因为各地、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有先后。就像福建的史前,会比中原地区略晚。
如果说,多年前,福建史前还有争议,那么今天,福建遗址断代已逐步明晰,晋江庵山青铜器提供了断代依据。
根据福建几十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考古学界普遍认为福建早期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中原地区,也与邻近省份存在差距,因此对于福建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划分应采用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标准。
很多年来也存在多种意见,有西周说、春秋说,也有商代说。近年漳州虎林山遗址发现了有确切年代依据(距今3400~3200年)的“浮滨文化”阶段青铜器,闽北浦城土墩墓也发现了测定为西周早期成熟的青铜器,加上在泉州晋江庵山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经测定也在距今3500~3000年。因此,如今有了确切的证据,说明在相当于中原商代中期,福建已进入了青铜时代。
那么福建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划分就应放在商代中晚期阶段,相当于中原商代早期(含商代早期)以前的遗存就可划归为石器时代,这个认识目前基本上得到福建学术界的认可。
由此,泉州史前人类遗址也采用这个断代标准进行。
泉州史前遗址之调查,结合厦门、漳州等地的考古发现,可初步建立起闽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的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
惠安音楼山遗址显示
原始人能捕食鲨鱼
惠安音楼山代表着史前的海洋文明,从考古发现,音楼山古人善于捕鱼和打鹿。这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让我们来了解详情。
惠安音楼山遗址出土的古代动物与鱼类骨骼有权威鉴定。
音楼山遗址出土了许多动物与鱼类的骨骼,2006年底,经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玉柱先生鉴定,初步结果如下:
哺乳动物类有梅花鹿、水鹿、羊。
包括鲨鱼脊椎骨和至少3种各类鱼的骨骼和鳍。
考古人员分析,经过骨骼鉴定,得到初步认识——
一、动物烧骨数量较多,其中较大的管状物,说明当时的原始人已把动物的肢体烧烤后再吃。
二、砸击动物管状物,大多有明显的人工砸击痕迹,个别骨片还被加工成具有尖头的骨片,可作为骨器使用。
三、这个遗址上的原始人捕猎的野生动物以鹿为主。
另外,捕食鱼类中出现一类尺寸较大的,按照比例看,个体可能大于10公斤,显示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原始人有打捞大型鱼类的技巧。
考古还认为,音楼山遗址是泉州发现的内涵最丰富的早期遗址之一,文化面貌在闽南具有典型意义。
记者了解到,音楼山遗存第4层出土的贝壳标本被送到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测定,其中泥蚶为3030年±40年,蚬螺3110年±40年,牡蛎2955年±40年,还有另一牡蛎2525年±40年。
专家表示,由此可知音楼山遗址的年代最早距今约3500年,最晚距今约2800年。音楼山遗存应属于目前所知的福建南部地区青铜时代最早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JF:Page]
考古揭秘
泉州早期文化分五个时期
早报讯泉州先后一共发现148个史前人类古遗址,福建博物院陈兆善研究员介绍,经过梳理,这些遗址可分为五个时期,它们见证着泉州古文明。据了解,这是对泉州早期人类不同活动时期的首次归纳与公开,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晚期
石锛为生产工具之一
泉州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遗址尚未发现,因此无从知道当时的文化面貌。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有:晋江岭山、南安林前村、大■山、永春岩庄山。石器以窄长条形、截面呈三角形的生产工具——石锛为特色,这也是福建东部沿海新石器时代晚期较为典型的器物之一。
青铜时代早期
建议建立新的考古学文化
青铜时代早期,应以惠安音楼山遗址与晋江庵山遗址为代表。
沿海生产工具有4类,石制的小型工具如石锛、石斧;直接利用自然石块加工的石锤、石杵;小型骨器;牡蛎壳做成的“贝铲”。
这时候,缺少大型生产工具。
青铜时代早期的陶器注重装饰,纹饰丰富。
居住方面,发现有两类建筑遗迹,一类是狮子山发现的石砌建筑基础;另一类是音楼山发现的由柱子洞所构成的可能属于立柱干栏式的建筑,表明这时期人们已能过上稳定的居住生活。
音楼山遗址的遗存是一种地域特色明显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学界认为,应当建立起一种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新的考古学文化,考古专家建议,建议以“音楼山-庵山遗存”作为这一文化的代称。
商代中晚期~西周
人口剧增 瓷器制作水平高
此类遗址占晋江流域发现的古人类遗址数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晋江、南安、永春、丰泽皆有分布。
专家分析:密集的遗址表明古人类聚落的规模已经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石拍的发现,在福建则属首次。
主要的石制兵器以石戈为主,还有石钺、石镞、石矛等。其中石钺在福建很少见,它是权力的象征。
这时期的泉州,青铜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表明生活已发生根本变化。
陶瓷工艺制作已非常成熟,许多地点发现原始青瓷器。这时期,泉州瓷器的制作水平已很高了,造型、工艺、装饰和釉色等与江浙同期所出的基本相同,意味着到了西周时期,福建地区与邻近地区同期文化交往已非常密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已非常浓厚。
春秋
青铜器制作水平比周边落后
青铜器与原始瓷器的出现并广泛应用,表明晋江流域的人们生产和生活已出现巨大的飞跃,不过,这里的青铜器仍是生产工具,尚未发现青铜容器。
青铜器从形制的简单到制作工艺水平与周边省份相比,都不够细致和复杂,还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
战国至汉代
闽越文化出现了
这时期的遗址仅发现惠安蚁山、南安霞福遗址、南安石壁水库、坝头山等5个地点。
这时候,在秦汉一统天下的大格局下,整个福建南北地区包括晋江流域已在闽越文化的范畴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