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杂志评出最新世界十大濒危遗产 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http://www.socang.com 2010-06-10 13:54 来源:
5月19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公布了该刊最新评出的世界十大濒危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榜上有名。有专家表示,由于长城的特殊性质,就算名列濒危遗产榜首也在情理之中。
长城应名列濒危榜之首
这份名单源自《新闻周刊》对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的主席Doug Comer的一次采访。两位专家对上榜古迹做了一番点评。和长城一起上榜的有约旦的佩特拉古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英国的史前巨石柱等。
在谈到长城的“上榜理由”时,阿罗兹说,它并不是单一结构,很多地段的城墙使用的材料并不是石头,而是砖坯等易受到自然力量侵蚀的材料。长城的很多地段现在看起来像土墩,而不是墙体。中国政府正计划为长城“穿外套”,以免其内部继续受到侵蚀。
虽然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长城无疑是其中最为独特的一项。宁夏长城专家许成认为,其他遗址古迹的范围是划定的,比较集中,只要投入巨资修缮就能维持几十年,再损坏还能再维修;而长城分布面积广,不好保护,修复更难。从这一点上讲,长城应该作为首要的濒危古迹存在。“但是照现有速度破坏下去,下次再评世界七大或是八大奇迹,长城能不能上榜都很难说。”
长城不是第一次登上《新闻周刊》的濒危遗产榜。2006年,长城入选该刊评出的世界七大濒危古迹,因为“长城近三分之二被腐蚀、毫无节制的商业开发(一个500年历史的城楼竟有一个商店)所破坏。”
世界遗产不是永久性的,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古迹遗址,一旦受到严重威胁,即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补充清单中。如果不能采取措施按期改正,就会被亮黄牌或除名。2002年,长城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项世界文化遗址观察清单》。
技术不是根本问题
《新闻周刊》报道中所提的“穿外套”计划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从网上留言能看出,大家对所谓的“外套计划”相当期待。但当记者就这一说法向多位长城研究学者求证时,专家们纷纷表示没听说过。
细看报道原文会发现,其实这是一处翻译造成的理解障碍。阿罗兹所说的保护措施,是一种针对长城的化学保护技术。许成告诉记者,西北地区的长城大多是因地取材,用黄土一层层夯筑起来的,经长期风蚀剥落,最后出现垮塌。这种保护技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长城喷涂化学制剂,防止其风化。
早在二十年前,敦煌研究院就开始研究在土质文物上涂抹PS(高模数硅酸钾)材料防风化的技术。1998到2005年间,敦煌研究院应用PS材料对甘肃敦煌玉门关、河仓城、宁夏银川西夏王陵三号陵和新疆交河故城瞭望台等进行了保护加固实验。实验显示,经PS表面防风化技术处理过的夯土墙体对风蚀和雨水的抗力是自然状态下的10倍。
2007年,国家决定投资千万元抢救甘肃境内长城。主要是采用PS材料和锚固技术,对甘肃境内的战国秦长城、汉长城的部分烽燧(烽火台)和段落进行抢险加固,维修重点以防止长城风化为主。目前PS浆液已经在文物保护中广泛应用,中国长城保护委员会也曾考虑利用PS材料修复八达岭长城被游客刻满留言的墙体。
既然长城的保护科技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不是意味着长城真的有一层护身铠甲了呢?其实并不尽然。
“长城的保护,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防风化。2000多年的长城历经风雨侵蚀仍能保存下来,说明自然风化对长城的影响是有限的,长城大范围的破坏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许成说。
人祸重于天灾,已经是长城学界的共识。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表示,技术问题都是一些后续性的保护问题,取长城的砖石土等作为建筑材料的人为破坏、城市建设和旅游性破坏,对长城的破坏才是根本性的。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美国 万里长城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