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学四问——“首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评审后的思考
http://www.socang.com   2009-09-07 16:19   来源:
 

  编者按:8月20日在古城西安开幕的“首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受到了全国各地少年儿童、美术教师的高度重视,组委会本着引领全国少儿美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对作品进行了四轮极其细致严格的评审。 

  本次参展的少儿美术作品,基本反映目前我国基层学校、校外儿童美术创作的现状,小作者的年龄段由4岁—16岁之间,分布在幼儿园、小学、初高中。活动期间,记者走访了几位参与此次评审工作的美术教育专家,在同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了少儿美术发展中存在着的各色各样的问题。本期,我们刊出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关于少儿美术教育的几个焦点问题思考。我们也希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看到存在的问题,从儿童美术教学的角度,像李老师等人的见解,能对儿童画教学指导及少儿美术学习起到重要的影响与建议。

  问题:作品“成品感”过强

  此现象的出现,基于整体社会对美术及儿童美术认识的偏差。这是美术教师、学生、家长想以作品的完整性去获得奖项的心理需求。对此,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指出“这些儿童画作品太像‘全国美展’作品”的批评。

  思考:儿童绘画的独特性在于,儿童的绘画中蕴含着儿童的思想与活动。儿童是一个个复杂的、独立的个体。儿童绘画的内容和方法并不是儿童们的需要、愿望、期盼、快乐、惊恐等心理的简单反映,儿童的绘画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重要影响,例如,儿童在不同的社会背景里、在不同的文化因素中成长的影响。但相当一部分美术教师教学上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

  近30年来,中国的儿童美术教学中,最难以逾越的鸿沟是临摹教学。如,美国学者在中国进行儿童艺术培训工作时有这样的感受:“我来到北京附近的一个小学,让一群6—7岁的儿童画画。从发展阶段来说,他们的绘画水平和美国儿童相当,但是我让他们画自由画时却使他们感到不安。因为,中国孩子更喜欢让我先画一幅,他们来临摹。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并不奇怪,他们认为艺术活动要接受成人的指导,这种信念来自成人的权威。”此状况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儿童在绘画学习里的心态。临摹是美术学习重要的方法,但儿童美术教学中的误区是,认为美术(绘画)学习必须要临摹成人的示范,没有成人的技术性指导可能就不是艺术学习。这一问题,特别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更加严重,几乎看到的都是绘画临摹教学,缺少自发的绘画表达。美术教师想尝试改变这样的现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调整这方面问题,需要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加强写生与默写教学的课时比重,以感知体验和知觉思维,来唤起刺激儿童对美术表现的全面认识。

  

  问题:

  用孩子的手完成美术教师的意图

  这样的倾向不仅存在于本次展览的作品中,而且在全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及校外美术教学中存在。美术教师在指导儿童美术创作时,主观意识上替代儿童思维,想让儿童的表现达成自己所要求的画面效果,在儿童表现时执意要求孩子追求画面的某种效果,甚至是一种特殊“制作”,这样的美术作品,与其说是儿童所作,不如说是美术教师的。

  思考:每个儿童在其绘画,在知觉不同美术作品的时候,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感表现。美术教师需要尊重儿童自发的绘画表现和儿童美术知觉的复杂性,因为,情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每一个儿童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其情感问题、在知觉美术作品时的情感反应也自然不同。儿童绘画教学、研究儿童的美术知觉时,美术教师需要悬置那些已经有的对其绘画、对其知觉反应先前的观念(论点),这样的教学才是质性的,才是回到事实本身的。

  社会文化的影响不仅能够涉及到儿童绘画的内容,还会对儿童绘画的动机和态度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在左右着孩子们的心理表达。例如,儿童们在不自觉地执行着这样的意识,“我的画是为了我的爸爸、妈妈而画的,画得“像”了爸爸、妈妈会夸奖我。”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美术教师为了使其指导的儿童作品在比赛中能够取得奖项,在作品表现性上的指导偏向追求所谓的形态更“写实”与画面的“完整性”。

  

  问题:

  视知觉思维的偏差

  艺术家的世界是一个“看见”独特风景的世界。“看见”不是一般人眼睛为了生存需要意义上的看,看见是有特殊距离的一种自我意识的拥有,艺术家(画家)是以艺术的方式拥有这个世界。学校的美术课程,校外的儿童美术教学,所需要完成的最基本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能够像艺术家那样,以自己独特的目光,意象性的思维方式,看见自己最熟悉的物质世界中,那些不被平常人所发现的细节。这样的眼睛、这样的目光、这一思维方法,归结于一个观念——发现的眼睛。

  思考:儿童的美术学习中,什么是孩子们心理上认为的真实“存在”?

  凡是孩子们眼睛能够看到的现实生活里的一切物象,是他们心目中知觉认识上的“存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基本的知觉水平。例如,彭佳琦(5岁)小朋友的作品“厦门演武大桥”,5岁孩子眼中的厦门演武大桥是一种具有空间延伸感的线与多层次墨色的构成。看到这幅作品,能够联想到什么呢?汽车在桥栏杆的外端,行人则在另外一边桥栏杆的内侧。看上去,好像不合理,但小孩子画出了不同高度的桥面与桥立柱。这说明,儿童在幼儿期的知觉体验非常珍贵,他的直觉感受决定了表现的结果。简洁的水墨线条,表达了孩子最真实的、纯粹的心理体验(见图)。

  儿童参加美术学习需要达成的能力是,由普通人眼睛看上去的现实物体的“存在”,转化为能够建立意象性的目光,才能够达到儿童美术学习的有效结果。对美术学科要素的提炼、对问题的想像与联想,这些是儿童意象性目光建立的基础,由此产生自发的释放性表达。

  当孩子的美术学习中,遇到不太明白美术创作本质的美术教师的时候,当孩子的家长反复地向自己的孩子灌输他自己的想法时,孩子的视知觉水平真的难以逾越这一平常人的知觉鸿沟。假如,孩子在美术学习过程里,由于教师教育观念导致教学水平的缘故,让孩子真的对现实生活里物象存在的真实“中毒”了,那他(她)的思维就会困死在这个现实“存在”的逼真形态里走不出来,而不能知觉美术表现中的意象性,这样的儿童美术教学不可能有效!这是少儿绘画作品中所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是由美术教师的美术教育观念滞后所影响的。

  

  问题:

  如何能够画得更轻松一点

  儿童的美术表现能否画得更轻松一点?少一些特殊的制作性(包括儿童的版画作品),多一些绘画性,多一些自然状态下心灵的展现。

  思考:在一幅艺术作品中,包括心理真实表达的儿童画作品,一般有内外两种成分构成。内在的情感,外在的构图、色彩、形态、线条、肌理等学科要素的东西。观赏艺术作品(儿童画)的人,必须通过作品的外在元素里接触与感受艺术家(儿童)的内心情感,再结合着艺术家(儿童)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来真正地了解作品。由于部分学校美术教学、校外儿童美术教学的教师对儿童美术认识的水平所限,以及对艺术本质认识的偏差,在儿童美术教学指导中的问题是,儿童对美术“写实”表现方式上的一种误读。

  儿童绘画训练中形态语言的建立与构成,是依赖于儿童个人主观意志、心理、生理、意识、认识、思考等一系列的形象化思维与表达的,儿童在这种形象化的思考中,并不只是对物象客观的思考,也不是对自然物态“简单的摹仿”与“再现”,更多的是带有主观意念的自我表现和儿童内在情感通过这种形象化思考所形成的外在反应,这包括了儿童在成长和转型期中所画出的某些“写实”作品。美术教师需要明白的是,儿童期所表述的“写实”与成人美术中的“写实”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美术表现形态上其本质与民间美术、原始艺术、现代艺术是相似的,更多的是意象性的。率真的表现,应该是儿童美术教学中所大力倡导的,轻松地画,来自于儿童自然的心态,大胆地联想,无拘束地表达。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儿童美术 教学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