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到10日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年代序列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和泰国等亚洲国家以及欧美的考古学者正在讨论这一设想的可行性。
距今2300万年到250万年之间的地球历史被称为“新近纪”。这段时间,哺乳动物有了蓬勃的发展,由于他们演化迅速,化石丰富,因此考古学家们通常以某些哺乳动物的出现或发展为标志来划分新近纪的年代。
现任职于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王晓鸣博士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欧洲和北美的哺乳动物年代序列框架已经比较系统和稳定,但亚洲一直没有独立的框架。
他说:“中国地域辽阔,陆生哺乳动物化石的分布和种类非常丰富,年代从早到晚的发展也比较完整,可以说,是亚洲唯一有条件建立起这个框架的国家。”
中国考古学者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序列,划分为7个哺乳动物期和13个哺乳动物群单位。但是,这个系统一直没有与周边国家的系统联系起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说:“亚洲各国的古生物地层学家对哺乳动物年代序列的概念相差较远。不同国家受欧洲和北美系统的不同影响,连中国的系统也在二者之间摆动,由于亚洲没有独立的系统,我们经常需要与欧洲或北美做比对。”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古脊椎动物分部主任富田幸光博士认为,亚洲幅员辽阔,存在不同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很难糅合在一起。但是,作为一个大陆,亚洲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年代序列。比如,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化石数量有限,难以建立自己的哺乳动物年代序列,如果有大的亚洲框架,研究将更为顺利。
他说:“在此之前,亚洲各国学者还从未聚集在一起讨论过亚洲统一的序列。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国的年代序列出发来探索一个真正代表亚洲的系统,如果此路不通,那么我们也可以讨论另外的可能。”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哺乳动物学者迈克尔·伍德伯恩说:“中国北部和西部有许多高山,当初这些山脉形成的时候,掩埋了当时的动物,新的化石堆积在老的化石之上,形成了完整的年代序列,这是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没有的。因此,以中国为骨架建立亚洲的哺乳动物序列是很有可能的。而且,这也将帮助欧洲和北美的研究者,使大家的工作都更容易。”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美国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学者约翰·巴里建议大家对建立统一的年代序列保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因为亚洲区域之间的区别很大,应用同一个年代序列有可能产生歧义。
“我们也希望借鉴周边其他国家的研究,使中国的年代序列更为完整和精确。”邓涛说。
研讨会后,各国专家提交的论文将编辑成书出版。王晓鸣博士说:“希望这次会议上大家能就中国科学家的提议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