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 铜鎏金真武大帝
拍卖行都在忙秋拍的事情,此次秋拍他们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呢?今年秋季又有哪些精品出现呢?新的拍卖行不断出现,他们之间相互竞争能否进一步规范拍卖行业的发展,亚洲要出现像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拍卖行需要哪些条件呢?就此雅昌记者来到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对翰海拍卖的副总经理张跃进进行了采访。
降低运营成本
当问到当前考虑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时,张女士回答说:“其实,还是经济问题,现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未来预期具有不确定性,面对谁也摆脱不了的危机,很多企业自动紧缩银根,这是很正常的事。整个市场环境都比较艰难,表现在艺术品市场,就是担心投资收藏者的资金链跟不上,这也使得拍卖行暂时在运营上资金链条不顺畅,拍卖行是做中介服务的,拍品是个循环的过程,不顺畅无疑会影响下一步的拍品征集准备。”
对于应对策略,张女士解释道:“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反倒认为逆境更能激发创新性。秋拍筹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与市场的对位,比较直观的就是缩简拍品数量,合理把握价格,为市场探寻新的投资空间。”
缩简数量,主要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和以往经验,减少估价明显偏高和市场需求较弱的拍品。苏富比秋拍给国内市场一个明显的信号,经济危机已经波及到艺术市场,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应对,措施就是择选更为贴近藏家的主流拍品,特别是对拍品的估价做适当的下调,回归到理性层面,将实惠的拍品带向市场。数量缩减,价格缩水,自然就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拍品成交率,才能有效规避通胀环境所带来的风险。”
投资艺术具有多重效益 抓住精品投资大好时机
对于当下是否为投资艺术品的最佳时机?张跃进建议此时应进行经典艺术品的收藏,认为此时进行收藏具有多重效益。艺术品是集合历史、经济、艺术、工艺、材质和个人喜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投资艺术精品,无论对于资产保值还是满足个人艺术追求,都是大有裨益的。现在经济状况下,拍卖行会力求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征集到更为珍贵和稀有的经典艺术品,这就为藏家提供了低价买入好作品的难得机会。
收藏群体不固定 收藏机会需把握
当下藏家的情况和心态也是每个拍卖行关注的焦点,关于这点,张跃进认为:现在我们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纯粹源于文化知识储备的收藏群体,仍是一个投资优先的收藏现状。这样一些藏家容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收藏心态会随着经济状况的好坏而转变,这就使得注入收藏的资金不固定,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样的不确定性,会在经济出现波动时表现出来。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多这样的藏家处于观望的态度,购买艺术品的资金骤减,往往给人造成一种艺术品收藏遇冷的假象。中国人传统的投资理念大都是“买涨不买落”,其实,此时不缺乏好的拍品出现,而且价格较为低廉,无论收藏还是投资都是个难得的机会。
拍卖行的竞争有利于行业规范
新的拍卖行不断出现,他们之间相互竞争能否进一步规范拍卖行业的发展,亚洲要出现像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拍卖行需要哪些条件呢?对此张跃进强调,只有行业更为规范拍卖行才能有更好、更健康的发展空间,路才能走得更为长远。拍卖行数量不断的增加,客观上会加大行业之间的竞争,但同时也能促进和推动行业的规范。刚起步的拍卖行是在对多家老牌拍卖行进行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成立的,所以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与之相比,老牌拍卖行在某个单项拍卖或某一项服务上就表现出差距。只有不断的将自己完善才能在行业中做的更好,所以翰海公司也会不断的像新的拍卖公司学习,来优化自己,也会在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上呈现新的变化。苏富比、佳士得有着悠久的经营历史,而中国拍卖业的恢复不过15个年头,他们的经验使我们受益匪浅。
拍卖行需要专业的服务理念
“服务”是张跃进强调的重点。这里“服务”首先是高质量的,应该能够在征集作品、图录编制、宣传招商、展览策划、拍场运作、结算提货、善后服务等各方面体现出来,而这种质量的保障是拍卖行工作人员的较高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拍卖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服务体,特别是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每天都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中,要把文化艺术素养贯穿到每一项服务中。她说,在拍卖行工作如果有文博行业工作背景就会比较得心应手,特别接触是文物艺术品需要专业常识,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能再生,要保护和珍视,举手投足都要讲究。
翰海公司也会不断优化服务质量,跟进时代发展,不断尝试推出一些新的拍卖项目,也是提高服务品质的一方面。
据张跃进介绍,今年秋拍翰海为藏家首辟了几个特色专场和专题。一个是金铜佛像类的,以中原地区铜铸造像为主,推出“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专场,收录了70余件顶尖级中原地区造像,融合释、道、儒三家经典造像,给原本只关注藏传佛像的藏家开辟了新视角。另一个是油画类,是翰海专门为新锐艺术家打造的名为“中国新艺术—197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专场,希望有眼光和远见的收藏家可以较少的资金付出,凭借精准的眼力,为未来博得更大的升值空间,同时分享与年轻艺术家共同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