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战场的烈焰》也名《淞沪浩劫》,它是高剑父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控诉。《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
高剑父艺术馆和陈树人艺术馆看点在于,开馆8年的广州艺术博物院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调整,除了将增设两个主题馆——高剑父艺术馆和陈树人艺术馆外,还将增设一个“岭南馆”,长期陈列岭南画派代表艺术家的名作。而原来分布在两个“馆外馆”——高剑父纪念馆和陈树人纪念馆中的许多精品,也将被集中到艺博院主馆当中。昨日,艺博院特别举办了岭南画派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此次调整之前,广州艺术博物院内已经有7个主题馆,陈列粤港澳著名画家、收藏家捐赠的代表作,包括欧初艺术馆、关山月艺术馆、黎雄才艺术馆等。此次增加的三个专馆,面积均为300平方米左右。其中岭南画派综合展馆——岭南馆将常设展览“岭南画派世纪回顾展”,长期轮换展出艺博院收藏的20世纪初岭南画派名家及其弟子如“二高一陈”和岭南画派四大家,以及黄少强、方人定等的代表作品。
《红棉》陈树人夫人居若文捐赠。陈树人曾经画过很多红棉,他本身的艺术观与众不同,强调“品在艺之上”,强调自身人格的修养,红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的心境。这也是陈树人较早时期的一幅作品,在绘画时仍然受到西洋画法的影响,树干运用了皴擦的方法,表现其立体的一面。
艺博院书记、常务副院长陈伟安表示,艺博院的岭南画派作品收藏无论从收藏艺术家数量之全,还是精品之多,在国内公立艺术机构中首屈一指。但这些作品以往较多通过个人展呈现,不但难以让观众看出岭南画派的整体发展脉络,也因每位画家的作品数量有限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此次增加常设展览“岭南画派世纪回顾展”,就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增设高剑父艺术馆和陈树人艺术馆之后,艺博院也填补了之前只有岭南画派二代传人专馆,而无创始人专馆的缺憾。
在昨日举行的“岭南画派缤纷荟”系列活动中,除了举行三个主题馆的开馆仪式,还举行了岭南画派作品的捐赠仪式。分布在海内外的岭南画派名家的亲属、学生以及收藏家等汇聚艺博院,陈树人孙女陈静芬筹划出版的《陈树人诗集》也举行了首发式。这部诗集将陈树人生前刊行的五部诗集汇成一册,令艺术爱好者在了解“擅画的陈树人”之外,对“擅诗的陈树人”能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