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盖茶壶,阿道夫.塞特柳斯,一八一三年制,高17.5厘米,器形似罗马时代油灯,壶身饰美杜沙头像。
去年的「哥登堡号」巡游,让中国人对瑞典记忆犹新。近日,瑞典哥登堡市罗斯卡博物馆给中国观衆献上一道瑞典文化大餐,该馆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瑞典银器五百年」。与灿烂宝石和?丽绘画相比,银器的色泽似乎偏素了一点,但自有另一番简单和典雅的美。何况,在这些器物的背后,还有数百年历史带来的厚重感。
八百年传承工艺
银器工艺与瑞典的文化和设计有密切的联系。虽然很多欧洲国家都有银器制作的传统,但瑞典银器的设计擅于借鉴、不断创新,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地位。
瑞典有值得骄傲的银器传统。瑞典最早的银器制作始于何时并无确切资料,但早在中国明朝建立前一百年的公元十三世纪,斯德哥尔摩已开始出现银匠。数世纪以来,中国器物流入欧洲,受到喜爱与收藏,但瑞典的高质量银器却很少运到中国。此次展览是瑞典银器首次在中国专题展览,为中国观衆深入认识瑞典的工艺美术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
走进「白银时代」
白银和黄金一样历来是人类心目中的贵金属。但随著铂金的普及,人们似乎忘记了白银的美。此次展览把大家重新带回了纯真的「白银时代」。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瑞典的银器之所以珍贵,除了白银本身和器物上的镶嵌物价值不菲外,还在于瑞典银匠们优秀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自十六世纪以来的五百年间,瑞典银器工匠创作了无数的艺术典范,影响整个世界的银器艺术设计。展品汇集出自瑞典银器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约翰.尼泽尔、佩尔.塞特柳斯等工艺大师之手,共一百二十件。
生活器皿占了绝大部分,包括大口杯、带柄杯、高足杯、咖啡壶、茶壶、碗、盘、糖瓶、盐台、烛台、鸡尾酒搅拌器、船形奶油碟等数十种实用生活器皿及其它各类陈设用具,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瑞典银器工艺的发展历程。
负责提供展品的罗斯卡博物馆本身为瑞典知名的设计与装饰艺术博物馆。该馆于一九一六年正式对公衆开放。其收藏涵盖瑞典及欧洲的工艺美术,并藏有中国和日本的古代艺术品,其中以其本国的银器著称。
瑞典银器的五百年,几乎包含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古斯塔夫、卡尔.约翰、新洛可可、新哥德、新文艺复兴、新巴洛克以及新艺术、新装饰派和现代主义等欧洲各种艺术风格的制品。
本次展览中年代最早的展品是一把十六世纪初由瑞典马尔默佚名银匠制作的银匙,最近的作品则是由斯德哥尔摩银器工艺师埃里克.蒂当去年制作的一件具现代艺术风格的银盘。
部分展品有传奇色彩
展品的艺术水平很高,若其制作和收藏者有背景、有故事,就更难得。
如上面提到的那把年代最久远的十六世纪初的银匙羹。专家说,十六世纪,由于瑞典银矿产量稀少,每年只三至四吨,主要用于国内货币的制作,所以此时把银器打造成匙羹者必定是财力雄厚的贵族,由此不难推断这把银匙的珍贵程度。而银匙羹对于瑞典银器传统还具有特殊意义。当一个小孩受洗礼时,一柄银匙羹常常是受洗礼物,直至今日依然如此。二十世纪初,银匙羹也在葬礼上赠送给护灵柩者。
还有一只一九○八年的带盖高足杯颇具传奇色彩。此杯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赠送给俄罗斯尼古拉二世的国礼,以祝贺尼古拉二世的公主与其儿子成婚。既然是送给儿子和儿媳的礼物,古斯塔夫五世嘱咐设计师博贝里要格外用心制作。记者现场看到,这只高足杯的图纹相当繁复,在皇冠状杯身上镶嵌了大量宝石水晶,极尽奢华。专家估计此杯价值达百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