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国宝亮相下沙
http://www.socang.com 2008-08-19 10:33 来源:
“文化下沙”金名片效应凸现
杭州日报讯 牛、虎、猴、猪四大兽首,14件南北朝佛像……一件件国宝珍品17日运抵下沙。今天上午,这批珍贵的文物将在小心翼翼的保护下正式开箱,上架、布展。经过主办方的精心准备,“2008保利博物馆·圆明园国宝暨南北朝佛像珍品展”明天就将拉开帷幕。这是下沙新城首次举行如此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也使杭州市民有了与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宝级文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四大兽首与你“零距离”见面
四大兽首,无疑是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虎、猪、猴、牛四大兽首曾经是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神”中的一部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兴衰荣辱,凝聚了众多爱国志士的拳拳之心。
240多年前,正值乾隆盛世,这四件圆明园国宝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工艺巅峰水平。它们所用的铜,系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其次,它们由宫廷造办处能工巧匠精心制作,铸工精整。比如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皆由工匠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清晰逼真,一丝不苟,显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准。
更让专家们称道的是四件国宝所体现的艺术价值。牛首铜像,活脱脱一个西班牙斗牛模样,两眼圆瞪,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而中国传统的水牛和黄牛更多的是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的模样,而且造型皆为牛角向上或向后,从未见过双角向前的实例;虎首铜像,与中国传统的虎造型大相径庭,如果不是额头上的“王”字,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一头狮子的形象,而只有中国才将老虎尊为百兽之王,因此这件虎首铜像中西合璧的意义更为典型;猴首铜像,则是一个“美猴王”的形象,中国味要浓得多;猪首铜像,造型与中国传统的猪的造型差别较大,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的形象,但蒲扇般伏贴的大耳,又具备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四大兽首,成为融汇东西方文化的艺术珍品。
与四大兽首同时展出的,还有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14尊南北朝佛像,其造型之精美,举世罕见。这些佛像的年代涵盖了整个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巅峰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可称为“石佛收藏中的奇迹”。南北朝晚期佛像特别注重神韵,突出人物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塑造的对象威严庄重,在佛像造型由北魏的秀骨清像转为丰满圆润之后,产生了大批身圆如柱、薄衣贴体的新式佛像,此次展出的佛像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新城文化氛围日渐浓郁
圆明园国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见证,具有广泛的文化连接空间和地域代表性。它的展出,可以把各个城市与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文明史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城市的文化关注,展现出文化的包容性和穿透力。据介绍,已经举办过国宝展的城市有40多个,国宝每到一个城市,都能吸引数十万人争睹国宝风采。到本次巡展之前,国宝展总共已接待了1200余万人次参观。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圆明园 国宝 亮相 下沙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