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碑?
现代意义的碑,指石上刻有文字、作为纪念或标识的石器。
最早先秦时期的碑却没有文字,而且用途也和后来不一样。 那时的用途有:(1)立在宫中的碑,用于辨别日光的向背,向阳面为阳,背阳面为阴;(2)宗庙中立的碑,是供拴祭祀用牲畜的。《礼记.祭义》中讲:“祭之日,
君牵牲,……。既入庙,丽(系)于碑。……”。看来早先的碑,还是后来拴马桩的祖先呢;(3)墓地的碑,是往墓坑中下放棺椁时用的垫木。 在石上刻字记功,始创于秦始皇,当时称刻石。汉代刻石颂功风气盛行,刻石也被改称为“碑”。 碑的发展应是两条脉络。一条是原来在宗庙里拴牲畜的石柱,逐渐转化成为刻字记事的文化载体。另一条是葬俗中下棺的垫木,后来演变成为墓主人的名片和功德牌。 碑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一大批精美的碑刻艺术品。它们造型古朴,通体细滑,明亮且光可鉴人;碑中之字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碑中内容不乏名家名作,这些闪耀着艺术光彩的诗文,脍炙人口,千古称绝。 碑的装饰,除文字外,还有碑首的双龙纹饰,称作“负(xi)”;以及碑下的似龟形象的碑座,被叫做“霸下”。“负”相互盘绕,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霸下”配在一起,加上碑中书法,使碑显得更加秀美典雅。 碑亭,碑外面的亭状或屋状建筑,有石制的,也有砖、木制的。山西的碑亭以石制居多。其形制有:单亭、两联亭、三联亭、五联亭等。一面开口、三面以及四面开口的都有。 碑亭的功用主要是保护石碑,使其免受风雨侵蚀。 就装饰而言,碑亭本身就是点缀在田园中的装饰小品。中,荷塘、绿树,田间劳作的农夫、道路上的行人,一派地道的田园风情。道边立着的高大碑亭,点缀其间,没有一丝多余之感觉。相反,古朴典雅、秀美大气的古碑亭,给田园风情又增添了些许雅拙朴实、脱俗越尘之儒雅情趣,构成一幅自然天成、灵动雅致、幽静秀逸的田园画卷。 碑亭上的装饰部位,主要在亭顶和亭柱上;有墙的,墙上也是装饰重点。图案以吉庆祥和的内容为主。
中的碑亭,是一种不多见的式样。亭顶为十字歇山式,吻兽头尾清晰,线条自然流畅;亭的门楣上有民间常用的福禄寿三仙图,图中的三仙和禽兽比例适中、形象生动;亭前配有不同于其他碑亭的影壁和拴马桩,影壁上用高浮雕手法,雕刻着山水、人物;拴马桩在此处的作用,我想一定不是拴牲畜,应该是一种仪仗礼器。柱头上的两尊狮子,齿此牙裂嘴、怒目对视,给人以威严、庄重的感觉。
该碑亭整体配置适当,结构合理。庄严中透着富丽,古拙中显出秀美。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清代石雕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