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收藏网    [ 登录 ]    [ 免费注册 ] 提建议 帮助中心 文字年代查询库 收藏夹 首页
五大名窑瓷器之钧瓷
http://www.socang.com   2008-07-17 14:30   来源:
 

    

 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我国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1101-1125)成为御用珍品,并在禹州城北“古钧台”附近设置窑,烧制宫廷用瓷,故窑名“钧窑”,瓷名“钧瓷”。

    我国瓷器源远流长,从商、周的原始青瓷起,经秦、汉、南北朝的摇篮期,到唐代得到飞速发展。当时,在河南更是窑业昌盛,种类繁多,釉色艳丽,禹州市神后镇的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烧制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为宋代钧瓷开启了先声。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创烧成功了窑变铜红釉——钧瓷,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驰名于当世,进入宋代名窑的行列。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40处,尤以神后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靖康之变(1126年),宋室南迁,钧官窑停烧,钧瓷一时间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后镇烧制钧瓷者已有10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唯艰。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新中国成立后,钧瓷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55年,钧瓷又在它的故乡——禹州市神后镇得到恢复。

    古有民谚:“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现在民间又有新的谚语:“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收藏几件钧瓷,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钧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