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件龙袍的全名是“清乾隆明黄绣五彩云蝠纹十二章吉服袍”信报记者王健/摄
一件迄今为止在海内外文物市场上流通的、级别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乾隆皇帝龙袍,昨天亮相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展览之后,将于本月底在香港拍卖,估价300万至400万港元。
【珍贵】
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价值超过3000万港元的一对清朝雍正粉彩小碗,上面的寿桃和蝙蝠图案极其精美;康熙皇帝的“勤民”玉玺;估价4000万元的李可染名画《万山红遍》……昨天上午,香港佳士得公司携百余件将于月底在香港拍卖的珍贵文物来到北京,在位于金融街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向公众展出。
昨天展览的重点,是一件极尽奢华精美的乾隆皇帝龙袍,用特制的衣架撑在展厅正中央,两名便衣保安分列左右禁止触摸。佳士得拍卖公司的一位文物专家透露,这件龙袍是从一位国外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它的全名是“清乾隆明黄绣五彩云蝠纹十二章吉服袍”。龙袍分为很多种,这种吉服龙袍是皇帝在庆贺岁时节令、婚嫁礼仪、生辰庆典等公务场合时穿的,是众多种类的龙袍中,级别较高的一种。这件龙袍是近年来出现在市场上的级别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乾隆龙袍。丝织品不易保存,一般来讲,大多数清朝龙袍都会有多处修补,但这件龙袍只有几个很小的地方修复过。
这件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领前后正龙正襟危坐,一团威严;前胸、后背和两肩绣四条正龙,前后衣襟下摆部位绣四条行龙,因此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寓“九五至尊”之意。龙纹之间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寓意“洪福齐天”。袍身绣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火等,为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纹饰,象征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隐患】
清朝龙袍大量流失海外
这位文物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买清朝龙袍的多是外国人,中国的收藏家往往觉得刺绣的东西很常见,没什么艺术价值,而且不易保存,对这类文物不重视,所以现在很多好的龙袍都保存在国外,国内很少见。随着近几年来很多刺绣工艺的失传,中国藏家才开始逐渐关注龙袍。他非常希望在月底的拍卖中,这件自海外回流的龙袍能被中国收藏家购得。
除了这件龙袍外,香港佳士得还将在本月底拍卖一尊清朝康熙年间制作的皇帝宝座,但是未运来北京展览。该宝座高105厘米,宽125.8厘米,上面雕刻有云龙纹和海水江崖,极具皇家威严,估价1200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