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收藏网    [ 登录 ]    [ 免费注册 ] 提建议 帮助中心 文字年代查询库 收藏夹 首页
明代壁画风剥雨蚀
http://www.socang.com   2006-11-16 09:38   来源:

  “罕见的一幅明代壁画精美绝伦,再不保护,风剥雨蚀就彻底毁了,真可惜啊……”昨日上午,从事美术摄影的广元读者汪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反映上周末他在宝成铁路沿线写生时看到的一处寺庙内大型壁画缺乏保护的现状。

  千手千眼观音像精美绝伦

  顺着汪先生提示的线路,记者来到宝成铁路旁的剑阁县上寺乡场镇,壁画所在的梵天院就紧邻场镇街道。

  在负责寺内日常事务的传能法师引见下,记者在文殊殿几尊菩萨坐像背后的墙壁上见到了巨幅壁画。壁画长约5米,宽约3米,画面的正中是彩绘千手千眼观音坐像,两边各有两尊协侍菩萨像。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正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轮廓清晰,色彩基本没有变化外,两边的协侍菩萨像大都只有模模糊糊的线条和依稀可辨的色彩装饰。值得称道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坐像边缘,围绕着一圈琳琅满目的观音手臂,每只手中各执宝物,画像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各具情态。由此可推及其他画像也一样精美绝伦,美不胜收。

  “镇寺之宝”有近500年历史

  据寺庙里的师傅们讲,此庙建于明代,原称文昌庙,为庑殿式建筑。最前面有壁画部分是文殊殿,中是大雄殿,再后是观音殿。庙里原先供有明代铜铸释迦牟尼佛像,像背面铸有“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十九日造”的字样。创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原有铁碑一通。表明庙子的历史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寺庙墙壁上的这面千手千眼观音和协侍菩萨像,是镇寺之宝,上世纪50年代省文管会曾派专家前往鉴定,判断为明代的巨幅壁画艺术精品,系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彰、沥粉堆金线描技法。专家们称赞其构图严谨,神像俱佳,当时测定的幅面为15.8平方米。

  师傅们的说法,记者在《广元县志》里找到了相关的记载。

  财力所限巨幅壁画保护堪忧

  记者看到,巨幅画像的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上半部分色彩、画像大多保存较好,而下半部墙皮剥落,画像色彩、线条尽失,露出了里面的墙泥,有的部分还能见到墙泥里面纵横的木条和篾片。在壁画右上角约有拳头大的一个洞,墙泥已经完全脱落,现出里面的篾片和木板编制的墙壁框架。

  对于壁画一半“阴”一半“阳”,传能法师解释说,主要是风雨、日晒造成的,壁画的下半部靠近院内的天井,下雨天风稍大一点,雨水就会飘进殿内,浸染壁画,久而久之,造成墙皮脱落,壁画受损。对于画像目前的现状,传能法师说他们也很心疼和担忧,曾想过请人进行恢复,但一是财力有限,二是不敢随便请人,怕破坏了文物原有的风貌。他表示,要在门口增添一些设施,遮风挡雨蔽日,尽量不再给文物造成伤害,并且积极向县上的文管部门申请,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这幅稀罕的壁画。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壁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