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至关子钞版的定性
http://www.socang.com   2006-10-23 08:15   来源:

    东至钞版发现二十多年来,由于钱币学界的高度关注,使这项研究不断深入,如今争论的范围大大缩小,在确认该版为“南宋之物”方面,彼此已达成共识。为进一步揭示该版的性质,澄清迷雾,相信已为期不远了。

    关于东至钞版的性质,学术界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就是所谓南宋官方正式印版说、民间伪版说、试样雕版说,但真理只有一个,三者必居其一。

    下面仅就印版拼合、印章及其组合、小孔之谜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一、关子印版的拼合问题

    东至钞版共八块,其中印版四块,即关子面值版、准敕版、花瓶版、颁行版。四块印版内容相关,缺一不可。以前发现的古代钞版都是一件为一套,而东至印版偏偏是四件为一套。此四件套钞版的发现,打破了钱币界往日的平静,致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子印版的拼合问题,是横在研究者面前挥之不去的最大难题。由于人们在直接拼合、直接印钞思路的主导下,尽管殚思竭虑,拼合方案换了一遭又一遭,但换来换去,总是将准敕版作为背面版,以致造成正、背两面版型相差无几,并且法律条文又不在正面版,因而在形式和内容上,总是与古代纸币的惯例背道而驰。

    就形式而言,古代纸币一般都是正面构图复杂,背面构图简单。如南宋十七界会子,背面仅灵芝背印;十八界会子,背面为瓶状背印;元初“中统元宝交钞壹拾文”,背面印“壹拾文”三字和简单钱纹;元末“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省”,背面也只有印章一方。诸如此类,原因在于我国传统印刷术。古代采用水墨印,印刷时通过扑打纸张背面而使正面着墨。这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单面印刷,双面印刷势必导致图文的模糊不清,古代的图书印刷即可为证。古图书装订所采取的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都与这种单面印刷有关。尽管纸币挑选上等楮料,印刷时又倍加小心,但能在背面印出简单的图案已是极限,如何能实行旗鼓相当的双面印刷呢﹖不仅如此,古人为确保纸币正面图文的清晰整洁,背面图文往往还采取更古老的捺印术,即以图章盖印。

    就内容和结构层次而言,类似于准敕版上的法律条文,古代纸币历来都在正面版,南宋尤为突出。如南宋某界会子“上段印准敕,中段画泉山,下段平写一贯文省,守亻卒押字”见南宋谢伯采《密斋笔记》卷一。又如南宋会子钞版,敕令及面值居上,平写“行在会子库”及泉城故事居下,并且两大层次结合部的两边均有缺口,有制版时拼接的迹象。

    再来对照一下眼前的面值版,其文字层占版面3/4,上下两端的图案狭窄,构图上与大的层次相差甚远。若将它单独作为正面版,不仅层次上缺乏传承性,而且没有准敕条文,内容上也不符合宋代惯例。

    因此,只有按照吴筹中先生试样雕版的思路,将面值版与准敕版浇铸在一起,合成正面版,才能弥补上述不足。具体制作程序是:试样雕版——陶模版——铜版。当关子正面版进入第二道程序时,面值版的下端与准敕版上端的粗线边框重合,形成上层稍宽,下层稍窄的非直线版芯构图。这种构图与原面值版曲线加直线的构图方式是一致的。该版芯全长410毫米,主体部位宽134.3137.5毫米,显得有些修长。然而,宋人阅读的手卷不亦修长么﹖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纸币“祯佑宝券壹仟贯八十足陌”,版芯面积405×198毫米。此见钱关子的长度略微过之,可以号称世界上最长的纸币了。
    较之南宋诸界会子,此见钱关子版芯被拉长的原因,在于新增了大量的内容和文字。内容且不必说,单就文字而言,此版芯文字共259个,是南宋会子钞版的3.66倍。

    按照关子正面版的浇铸办法,同样可将颁行版与花瓶版合成背面版,版芯也是一个非直线的狭长构图。此外,也不排除这两块印版真是故事背印的可能性,即类似于四川官交子的年限故事与红团故事背印,以及十七、十八界会子的灵芝背印和瓶状背印。然而无论是印版还是印章,其内容和形式均未改变,符合古代纸币背面构图简单的惯例。

    由此可见,只有摆脱直接印钞思路的束缚,才有可能找到关子印版合理拼合的途经;并且也只有通过陶质模版这个中间环节,才能顺理成章浇铸出若干套一模一样的铜质钞版,以适应印制大量纸币的社会需求。原先人们担心此版又软又薄,很难承当大量印钞任务,现在已大可不必了,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直接印钞之版。

    有人搬出浙江省博物馆南宋佛经锡质雕版为例,以证东至钞版也能当此印钞重任。其实不然:首先这块锡版厚6.5毫米,几乎比东至钞版平均加厚1/3,并且锡比铅硬,硬度之比为5∶4;其次社会对佛经的需求量有限,根本不可与全社会都使用的纸币同日而语。

    二、关子印章及其组合问题

    东至钞版中,除了四块印版外,还有四块官印,即国用印、检察印、库印、合同印。性质与《宋史·舆服六》所载的会子四种官印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会子官印的量词《宋史》称“钮”,印证了吴筹中先生正式官印应当有钮的说法。他与顾文炳先生撰文强调指出:使用官印时,“是以手执著印把子盖下去,不是印刷的。而且从元、明、清纸币实物来看,其印章都是手盖的”。再者,据《宋史·舆服六》载,宋因唐制,“诸司皆用铜印”。证明宋代正式官印不仅有钮,并且都是铜印。

    若果真如论者所云,这样薄而无钮的铅质印章居然也是正式官印,并混迹于印版之中一起付印,那么东至钞版还能是官方正式钞版么﹖

    足见此印并非正式官印,而是篆印部门呈送帝王审批的印章样品,御批后交文思院铸成带钮之印,才是正式官印。

    所谓印章的组合,是指盖在纸币上印章的组合形状,即历史文献里所载的“贾”字状。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以史料记载为依据,不能以某种理由而轻易排斥这个前提,尤其是《宋季三朝政要》,作者宋末元初人,是当时人记当时事,应当不会有错。史料所称“上一黑印如‘西’字”或“品”字,想必此印与纸币上的特殊图案有关。若将一黑印适中盖在扁长形图案之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关子印版上的这样图形只有两处,一在准敕版上面的准敕栏,一在面值版底下的聚宝盆。若盖在前者之上,下面还要加盖好几方印章才能形成“贾”字,那么所空出的位置显然不够;若盖在后者之上,势必先要将两块印版合而为一,如上文所云,那么下面空出的位置便绰绰有余了。

    可见印章组合与印版拼合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若问那方黑印究竟是关子印章中的哪一方,答曰定是合同印无疑。理由一是合同印可直接铸于钞版上,如金代后期钞版上就铸有这种骑缝合同半印;二是通常九迭文官印均为朱红印,唯有合同印例外,如元代纸币边缘的骑缝合同印,便是黑印。

    然而此印不在边缘而居当中,原因何在﹖

    第一、合同印的骑缝加盖,目的在于对勘合同,以辨真伪。如古代符契、信用文书之类的边缘,就盖有这种合同印,并且辨伪效果极佳。因此,纸币发行之初,一般都盖有这种骑缝印章,并相机设计了料号、字号,便于确认毗连的纸币或纸币存根,一旦有所嫌疑,即可对勘辨伪。但不料因纸币发行量极大,导致这种辨伪功能微乎其微,甚至无法显现。使用既久,大失所望,却又不敢轻易取消,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如金代后期钞版上所铸的合同半印,就是这种有名无实的印章。

    又如南宋会子版设计了料号,印出来的会子想必也加盖了骑缝合同印。然而,往往大量伪币的发现;并非肇始于骑缝印的勘合。《宋史·食货下三》载:“且以十五、十六界会子言之,其所入之数,宜减于所出之数。今收换之际,元额既溢,来者未已,若非伪造,其何能至多如是﹖”看来加盖此印的确于事无补。因此,大明通行宝钞干脆就不设骑缝合同印,废掉了这个聋子的耳朵。

    再说,此见钱关子未设字号、料号,即使骑缝加盖了合同印,待大量关子回笼后,也无法对此印进行勘合核对。事已至此,那么挪动一下位置又有何妨﹖

    第二,当中加盖此印,是出于关子印章钤盖时整齐划一的需要。

    第三,是服从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即在融通领域暗暗贴上贾氏的标签,为权奸贾似道独揽朝政而摇旗呐喊。

    据史料记载,关子印章三红三黑,共有六颗。而这里只有四颗,尚缺两颗“小长黑印”。安徽考古专家吴兴汉先生据《朱子大全》推断,此印类似会子六颗.印章中的“专共官”之押印﹖押印即画押印、肇始于唐代,宋、金时逐步推广,元代极为鼎盛。《周叔弢先生捐献玺印选》中,选刊了两钮画押印,一曰“押”,一曰“周押”。后者是竖长印,规格为24×14毫米。南宋交引库曾设“画押钞引丞两员”,“掌给印出纳交引钱钞之事”见《宋史·职官五》。由于纸币发行量大,若用墨笔一张一张地去画押,两个官员将不堪重负,不如画押印盖起来利索。因签押用墨笔,字迹为黑色;画押印为签押之延伸,印迹亦当黑色。

    综上所述,关子印章在纸币上的组合顺序是:合同印居上,并与下面的聚宝盆一起构成一个“西”字;其下国用印、检察印、库印联缀竖盖,形成了一个朱红“目”字,“目下”加盖两颗黑押印,便是一个“贾”字。这样,假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此六颗印章在纸币上形成的图案,恰好与“壹贯文省”两边的竖线边栏连成一片,上下贯通,使票面构图显得更加紧凑得体。

    若真如伪版论者所云,那么历史文献中三颗官印所形成的朱红“目”字,伪造者将它合刻成一块铅版即可,而不必亦步亦趋地分刻成三块印章,并且套红印制伪钞时,三块使用起来也没有一块方便。

    三、小孔之谜问题

    东至钞版上的小孔,除准敕版凿八个外,其余均凿四个;位置或在上下两头,或在左右两侧;多成对分布,印版上的成对小孔均刻沟槽连接。起先给人的印象,似乎觉得这些小孔与印刷固定有关,但仔细推敲,便觉不妥。因为印刷固定的力度,当与钞版的面积大小成正比。即印版越大,固定的力度就越大,小孔的数量就该越多。但八块印版、印章无论大小,小孔的数量大多相同,仅准敕版翻了一番,而它的面积又远不及面值版。可见印刷固定推理不能成立。

    既然此路不通,那么小孔之谜底就只剩下雕版固定与制模工艺了。

    东至钞版为铅质雕版,据钱币工艺专家周卫荣先生取样化验,结果是平均铅含量97.58%,可视为纯铅质雕版。铅、锡、铜的布氏硬度依次为4HB、5HB、35HB,合金青铜的硬度更高。加上东至钞版又薄,厚度在4~4.8毫米之间。雕刻时除用特制的木范或夹板予以固定外,御用工匠还在不损坏文字图案的前提下,于周边空隙处凿若干小孔,再铺以绳子或钉子固定之,以确保雕刻时毫不走形。由于该版为阳文雕版,文图密集处雕刻时要把握分寸,操刀准确,力度较小;文字图案稀疏或留白处,则操刀不必过于拘谨,力度可以适当加大。操刀力度之大小,与固定之强度成正比,与图文之密疏成反比。因此便出现小孔分布的不平衡现象。面值版、花瓶版文字图案较密集,面积较大,小孔相对较少;准敕版、颁行版文字图案较稀疏,面积较小,小孔相对较多。

    此外,试样雕版上的小孔在制作陶模时,仍可继续发挥作用。该版字口较深,多在1.5毫米左右。制作陶模之前,须在陶坯或雕版上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使制模加压时二者不致相粘。由于字口较深,加压后字里行间的空气和润滑剂,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溢出,不致因其意外地改变方向而使图文走形;制模工匠也可根据溢出的润滑剂之多寡,来调节压力的均匀,把握压制的分寸。制模完毕后,及时去掉陶模上因小孔而导致的阳文痕迹,也并非难事。

    总之,该版上的小孔不是空穴来风,它与版上的其他特征一样,必有内在联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再者,小孔粗细及其磨损程度问题,同样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印版、印章上的小孔有粗有细,其中花瓶版上的小孔最细,直径平均不足1.2毫米;检察印上的一对小孔最粗,其中一孔为3.58毫米。孔径的粗细可能与原始磨损有关,却也有非原始性磨损。如检察印上的那对小孔,其背面的包浆上就留有一道痕迹,显系后人用绳索穿起来提着或挂着的结果,于是便有磨损,致使这对小孔变粗变形。一般较粗的小孔都失去了包浆,铅质裸露,这是出土后人为因素造成的,若只就原始性磨损而言,到底是印刷时固定性磨损,还是雕刻时固定性磨损,恕我辈愚钝,望乞不吝赐教。

    东至钞版被学术界公认为“南宋之物”,一、两年前它的含义还是南宋铅质雕版。近期有人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版有瘤状物、砂眼、气泡等铸造缺陷,推断它是南宋官方印钞的铅质铸版。然而,该版的包浆氧化铅、碳酸铅等,本来就是灰白色颗粒状聚集物,这种颗粒的特殊聚集处,在显微镜下呈现“瘤状”不足为奇;再说由于该版的原料底板为纯铅铸成,本身就有砂眼、气泡等特征,因而在显微镜下,发现其边缘局部有砂眼、气泡也很正常。但不可以底板上的铅铸特征,就将该版定为铅质铸版。从史料记载和存世文物上看,宋代官方正式钞版与官印都是铜铸的;所谓铅铸官方钞版及无钮官印,实在是子虚乌有,闻所未闻。笔者卑微浅薄,但深信吴筹中、姚朔民、顾文炳,吴兴汉、邹志谅、柯昌建、吕长礼等先生的经验和眼力,决不至于连刀痕累累的阳文雕版都分辨不出。所谓有刀痕而无直接刀锋的说法见《安徽钱币》2003年1期,看似玄妙,却难免有出尔反尔、举棋不定之嫌。

    无论认为该版是南宋官方正式印版含雕版、铸版,还是民间伪版和试样雕版,要进一步确定该版的性质,还必须搞清印版拼合、印章及其组合,—小孔之迷这三个综合性问题之后,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于人们受着直接拼版、直接印钞思路的束缚,四块印版所能拼出的正、背面版型,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悖于古代纸币的惯例;并且宋代正式官印都是带钮的铜印,四块印章的组合又取决于印版的拼合;再说,版上的小孔也不是印刷固定的证据,而是雕版及制模过程中的产物。

    上述三个问题,只有沿着吴筹中先生试样雕版的思路,通过陶质模版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找到圆满的答案。因此该版的性质,既非南宋官方的正式钞版,也非当时的民间伪版,当是呈送帝王审批的试样雕版。

    笔者不避浅陋,勉力续貂,旨在抛砖引玉,但愿能以一得之见,对悬而未决的该版定性问题有所裨益,并就正于诸位学者方家。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钱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