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中国的优秀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文化中国正从这里走向世界。
目前,中国文化贸易还处在入超的状态。有人感叹,当代中国人了解外国远多于外国人了解中国。与中国其他领域外贸迅速增长相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脚步却显得非常迟缓。因此,“打造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平台”是文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的使命,也是文博会不变的主题。
一方面,文博会作为浓缩的中国文化精华,集中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也为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产品、技术和资本的交易平台,集中展示国内外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汇聚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文博会集中而丰富的“卖方资源”,既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产品全面的搜索、检视和选择,也是实现更快捷、更便利、更低成本采购的良机,更是中外文化产业界实现交流与合作的绝佳平台。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文博会上,有1505家企业参展,涉及国内的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与参观展会的人数高达96.77万人次。有来自海外4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3400余人前来观摩与洽谈。展会期间,共签订1918个项目,总成交额275.40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外定单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35.71%。这些都说明文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出口商品交易会。
另一方面,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让洋买家们看到了潜力。在第二届文博会展会现场,尼日利亚驻广州领事在观看了苏州姚建平刺绣馆逼真的人像绣品后翘起了大拇指;委内瑞拉的客人在观看了福建漳州的布袋木偶戏后,当即邀请该剧团到南美洲演出;美国百老汇亚洲娱乐公司则宣布,该公司除了要在深圳推出首部百老汇中文版音乐剧,还将投资建设中国第一个“百老汇”音乐学校。公司总裁托马斯·斐尔特说:“中国市场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部署地,除了开拓当地市场,我们还希望把一些中国故事改编成音乐剧带到世界各地。”短短的几天,托马斯收获颇丰:“中国有很多舞台精品,例如这次我看到的舞剧《风中少林》、话剧《一把酸枣》就非常有民族特色。我相信它们能很快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不介绍给美国观众太可惜了!”
同时,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其作用远不局限于4天的展会期。
从“打造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平台”这一使命出发,文博会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整合国内文化产业资源,打造产业品牌。组委会积极拓展海外招商,在境外广泛邀请国际采购商、投融资商参会,并建立专业买家数据库,尤其是海外买家数据库,进行点对点招商邀请。一年多来,深圳市和组委会有关人员先后在纽伦堡、伦敦、巴黎、悉尼、东京、首尔,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城市和国家举办了10余场不同形式的招商招展推介会,这些活动使文博会在海外有了初步的影响。
今年8月,第三届文博会组团赴东南亚四国推介招商,并在马来西亚与当地的《光华日报》签署了关于“中国出口文化产品马来西亚交易馆”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马来西亚交易馆规模将不少于800平方米。双方还拟于今年12月在马来西亚举办“第三届文博会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交易展暨字画、工艺美术品拍卖会”。这一交易馆的设立,将为中国文化产品进入东南亚地区经济实力仅次于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34%的马来西亚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博览与交易,是文博会不变的主题。而通过首届和第二届文博会的实践,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路径在文博会的探索中已经越来越清晰。文博会业已成为文化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新闻链接
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目前已经举办两届。文博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