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造型在雕塑语言中的运用及作用
http://www.socang.com   2006-09-14 15:22   来源:

    何为意象造型?我们都知道或了解更多的是国画中的写意画法。例如写意人物、写意花鸟或写意山水,作者将所要表达的素材抽象化概括化地展现在画面上,这些都属于意象的造型,它是二维空间的造型表达。而雕塑则是通过三维空间的形体塑造来展现的,这是雕塑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的显著特点。那么“意象”一词就不难理解,所谓意象,即不是客观准确的表达事物,而是从中抽离提炼出最主要或最重要的部分。它是较抽象较精练的,很有价值的精神产物。而意象造型恰恰是将主观思想附之在客观形体之上才产生的。意象造型可以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造型手法之一。鉴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的认知阶段是很难达到具象造型的。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用岩画记录自己的生活。我国是世界上对岩画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岩画的记载就有20余处。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距今30000~4000年)到公元初几个世纪至19世纪直至近代均有制作,记录了原始社会狩猎人,历史时期游牧人、渔猎人、农人的历史活动。它具有古朴、粗矿、凝练的画风和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直射或折射,表现了永不复古的远古现时,从经济生活、社会活动、宗教信仰、心理状态、美学观念等方面展现了人类的历史活动。在造型上用上下和左右二度空间去表现立体物象。为了使画面获得整体的艺术效果,大胆地省略了物象复杂的细节,只表现物象的基本形。作画者以粗放的笔触和简要概括的形体去制作所需物象的基本轮廓,并运用概括夸张、均衡对称、主次对比等作画技法,制作出一个个富有生命力图象。他们把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产生出巨大的审美震撼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基于上述特点,我毕业创作的选材也定在了岩画之上,我被它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折服并从中吸取了它的表现素材和造型因素。我从新石器时代位于今内蒙古磴口县格尔敖包沟(阴山)岩画中的图腾崇拜部分选取太阳神为塑造对象注重头部的刻画将面部的形体简化到极至用点和线来表达,试图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来再现古人纯真古朴的心灵和生活画面,翻过来用立体物象表现二度空间。这对于我来说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一个突破。在我国雕塑艺术品中意象造型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我国古代雕塑为例,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这是它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蔼人的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所要求表现的庄严肃穆气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狮的整体造形,完全经过装饰化变形,犹如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某个装饰部件。身上更有线刻图案来加强这种装饰品格。装饰性的变形处理是夸张概括的手法之一。经过这样处理过的石兽,往往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威风、更勇猛,且更神圣不可侵犯,能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modelling)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象中国画一般运用精练的语言,简练、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汉代四川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石兽最有代表性。这些作品只是服从作者对物象的感觉和理解,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准确比例和真实效果,而是说唱者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表演神情以及虎、象、马、牛、野猪等动物的不同习性和旺盛活力。这样必须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对象的特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这一点和西方近现代雕塑有相似之处。西方近现代雕塑一反传统的写实为变形,追求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不被客观物象所役,使艺术创造更纯粹。中国古代雕塑实际上也是达到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这种艺术境界的。霍去病墓石兽采取“因势象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岩石,自然的令人联想接近某种动物的形状,只进行最低限度的艺术加工,使石兽的造形显出空间的自由而不斤斤计较于形似。加工的语言有圆雕、有浮雕、也有线刻,是根据岩石形状与动物形象的双重需要加以多变性运用的。这种圆、浮、线雕并施的语言,在汉唐陶俑、历代石兽以及佛教造像中均可见到。它们使中国雕塑在精练中块面更整体,因而有时更具雕塑感甚至建筑感,例如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和龙门奉先寺唐代大佛,就是杰出代表。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是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没有剑拔弩张,向外张扬的火气。又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表现出高于其他时代的写实性,但那也仅仅集中在俑的头部刻划上,而且形象也只是分为几种类型,不是每一件都各不相同,身体部分则无一例外是十分写意的。就是比较写实的头部,也不能和西方雕塑同日而语,就象中国画有工笔,比较深入细微而已,本质上依然属于意象性造型。它们和中国画一样,追求神韵,不求肖似。如果用西方古典雕塑的标准来看待它们,就能挑剔出解剖、比例不够准确,质感塑造不够充分等等不足,造成欣赏上的障碍。我们必须换一种眼光,使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习惯,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这样,当我们从敦煌菩萨,晋祠侍女、筇竹寺罗汉塑像上体会到“栩栩如生”这一句成语的含义时,就不是象欣赏西方古代著名雕刻,如有的教材中常会介绍的掷铁饼者、拉奥孔群像和奥古斯都像等等那样,是个从形到神都准确得象真人一般的概念,而只是感受到一个艺术品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等形而上的东西。中国古代雕塑注重“以形写神”。形与神,既对立,又统一,是矛盾对立面的两个方面。形揭示事物外延,是外在的、表象的、可视的、具体的;而神揭示事物内涵,是内在的、本质的、隐含的、抽象的。形无神没有生命,神无形难以寄托。神是主要的,主导的,形是必要的,附属的。所以,在中国画论中写实称为写真,而写真则不只是写形,更是写意、写神、写心。由此以来便有了陈郁的“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有了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种不满足于“形似”,而强调“神似”的追求,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造型艺术,也正使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观念具有着现实主义的美学意义。因而,也形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方美学中关于造型理论的差异。这既揭示了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也显露出了西方传统雕塑对外在形体的细致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的两种不同方式。意象造型作为雕塑的一种造型形式和规律,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作品之中至观重要。我认为雕塑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视觉的愉悦性、内容的深刻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体验的丰富性与持续性。艺术产生于语言的结束之处,在这一点上雕塑是极其显著的,没有杰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杰出的作品,这种情感绝非普通意义上的喜怒哀乐,而是一定具有对宇宙万象的潜在哲学情怀的表达,雕塑和一切其它艺术一样,作品的真正价值来自于文化意义上的进展,没有对事物的质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具有文化推动意义的作品。没有对文化的推动,作品就不具备艺术上的真正发展。因此作品的好与坏重在情感的体现,意象造型是手段就必然要服从于作品的情感和主题。不是所有的雕塑作品都需要意象造型,它不是作品走向成功的万能钥匙,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而定。运用得当会锦上添花,反之则适得其反。七拼八凑的作品让看上去就觉得眼熟,很像那种自来熟的人,面目没什么特点但很有“亲和力”。这些作品的作者把一切的环境因素、创作思路都归纳为程式化,咀嚼他人的已有思路并改头换面,导致自我创作意识的弱化乃至消失。艺术创作是有感而发的,也是理性的,没有触动、没有充分的酝酿,没有对雕塑本身规律深入的理解和探索就失去具有创造力的可能,这种探索包含感知各种直接与间接的相关事物,整理由此形成的感受,对传统的学习和分析,形成雕塑特有语言以及表现技法。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形式感的探索如果脱离了具体感受的营造,就难免舍本逐末。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意象造型和雕塑本身是互为依存的。它服务于雕塑作品的情感主题同时又在作品中得到体现。它可以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发挥到极至并满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作者易于表达观者易于接受。我的创作也是想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以此来实现我艺术创作的第一步,希望作品在感动自己的同时能感动大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没有过去和未来,这个论点是就艺术的实质内核而论的。所以艺术也只存在肤浅与深邃,而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一切的感知的累积与整理及形式的运用都在逐步形成我们的相对完善的心灵,而这个“心灵”在每个个体中独立存在,个体之间虽然存在差异,却在不断接近一些东西,那就是本真或者说真理,不同时代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体验和思索,时代氛围造就了可以应证法则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形式,这就是不同历史时期虽有各不相同的面貌,但艺术却具有高峰和低谷的原因。 在撰写这篇论文的同时得到了各位同学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尤其感谢包桂英老师的指导和更正。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和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真诚的期待各位老师和同行们的指教。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