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艺术产生的源头以及其赖以生存的艺术环境和土壤,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和难解之谜。近日,蕴藏许多砖像壁画和精美古代墓葬建筑艺术﹑比莫高窟最早开凿的洞窟还早近二百年﹑被誉为「地下莫高窟」的敦煌佛爷庙湾画像砖墓陈列中心将开放,从而将揭开这个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的谜底。
陈列中心位于敦煌市东南十二公里处,其西南面与莫高窟相连。目前包括两座已被发掘的西晋画像砖墓,其中一座是从几十公里外搬迁过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民工正在为搬迁的古墓做最后的外墙涂刷。
砖画内容生活为主
据甘肃省和敦煌市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墓中画像砖所表现的内容除装饰辅助型的烘托图案和雕绘外,主要有四类:
一是以各种神禽灵兽为代表的神话传说,其中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散见于各种典籍或现已不可考的奇禽灵兽及半人半兽的神怪;
二是历史人物,如具有浓重英雄色彩的「李广射虎」以及表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伯牙﹑子期等连续画面;
三是少数具有佛教色彩的动植物,如白象﹑莲花图案;
四是当时社会的生活画面,如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庄园生产场景等等具有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画面。第四类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像数量较多,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二,这对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形成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尤其是酒泉﹑嘉峪关地区陆续发掘清理了一些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或画像砖墓。自公元四世纪即以精美绝伦的佛教艺术壁画著称于世的莫高窟,其周围也密布数以万计的古墓,却不见有画像砖墓。佛爷庙湾所在地是一个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的古墓群。自从敦煌机场一九八二年开始修建,以及后来的三次扩建,至今已搬迁处理了一千多座古墓。
砖画壁画惊人相似
甘肃省文物局考古所专家指出,佛爷庙湾画像砖墓早于莫高窟壁画,但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十分清楚。
如佛爷庙湾画像砖墓的《李广射虎图》中的李广骑射形象,与莫高窟二四九窟的《狩猎图》就有惊人的相似。而画像砖中的野牛若置于《狩猎图》中的野牛之后,则两者就具有了动作变化的连续效果。
虽然两者的实践相差二百余年,但其风格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以肯定,敦煌石窟艺术是在以佛爷庙湾画像砖墓为代表的当地传统的壁画艺术的土壤中,滋生成长的。学术界长期争论的有关莫高窟艺术的渊源及生成,以及其赖以生存的艺术环境等方面的诸多谜团,将被逐步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