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二龙戏珠”开封市山陕甘会馆的建筑装饰常用的材料有椴木、杨木、梨木等。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限,大多木雕以人物、花卉、山水、楼台、亭阁、水禽、瑞兽等为题材的作品。会馆的木雕十分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的特点去寻找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韵味。中国有长期的木雕传统,发展到清代和古建筑一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会馆的木雕艺术成就最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题材最丰。在中原地区首屈一指。
会馆的大殿和厢房檐下的桁、枋、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遍布木雕装饰。采取的雕刻手法有圆雕、半圆雕、高浮雕、浅浮雕、悬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在人的视点与雕刻面的关系上,创造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破时空透视等艺术形式,广泛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起位升降、线条流畅、光影处理等造成的视点错觉,达到了非常巧妙的艺术效果。
会馆的木雕题材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三国故事“古城会”、“长板坡前救阿斗”、“刘备访庞统”等,构图精练,刀法简约。
表现亲情和孝悌的有“孟宗哭竹”、“九狮戏绳”等。“九狮戏绳”的画面,狮舞绳飞,上下盘旋,绳索自然流畅,如同真绳一般,可见其刀法功底。狮子逗人喜爱,幼狮伏在母狮的背上,母慈子爱,相互亲昵,颇有人情味。
“孟宗哭竹”被巧妙地安排在东厢房的一个雀替上,几株稀疏萧瑟的老竹下边跪着一个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面前长出两棵新笋,这就是中国有名的二十四孝图之一的“孟宗哭竹”。构图简练,刀法细腻,显然寓在勉“孝”。
表现神话故事的有“放牧八骏”、“刘海洒钱”、“和合二仙”、“樵子遇仙”、“帝俊八子”、“八仙庆寿”等。这些画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里边,看画悟道,你会感到这些神仙们确有不少可爱、可敬之处。这些神仙鲜活生动,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放牧八骏”图中,每匹马或静或动,或奔或嘶,宛若活物,有强烈的立体感。
表现民间风俗内容的有“街头即景”、“佛门进香”等。在西厢房南北次间的额枋上各雕刻有一幅民间风俗画。南次间一派水城风貌,主干道是河水,船行于街心。船上一女子怀抱琵琶,正在弹奏出悠扬悦耳的曲子。一人在船头演唱,表情诙谐。船后一女子,头戴大沿帽,宽衣博袖,双手摇橹,悠然自得。画面以游船为中心,四周有骑马坐轿的达官显贵,轻摇合扇、嬉皮笑脸的公子王孙,有妇女儿童、老翁健妪、手持斧凿的匠人、挑担叫卖的小贩。画里25个人物,表情不同,姿态各异,刻画入微,惟妙惟肖。
表现动植物的内容是会馆雕刻技艺的另一大主题。祥禽瑞兽有龙、凤、狮、马、鹿、羊、猴、麒麟、松鼠、仙鹤、喜鹊、鸳鸯、青蛙、鹭鸶、蝙蝠等;植物有石榴、葵果、蓬莲、葡萄、柑橘、荔枝、仙桃、松、竹等;花卉有菊花、牡丹、梅花、兰花、荷花等。都能各自独立或相互配合形成一组组的吉祥图案。大多是以祝愿人们多福多寿、人丁兴旺、祈瑞纳吉、合家安康、百事如意、天下太平、钱财广进、荣华富贵等为内容。
尤其是大殿檐下两侧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雕刻得最为精彩。苍龙腾云驾雾、凤凰振翅欲飞。龙头凤首突出于画面之外,伸向空中。雕工们匠心独到地采取圆雕手法(民间称为悬雕),使龙与凤的造型适应多角度欣赏,这样的技艺手法使龙凤更具立体感、韵律感、跳跃感。(人民网)
大殿檐下七层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