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淑仪及其作品
艺术的追求,着重过程多于成果,但艺术的成果,却能反映过程。香港艺术中心举行的“艺术学院联合毕业展二零零三”,同学们通过展览与观众分享其创作灵感与创作过程的乐趣。
前天是展览的第一天,该校“艺术文凭课程”的同学与讲师们相聚展场,庆祝完成学业。这个文凭课程共有十六位学生,分绘画及摄影两组,他们的作品充分发挥别具心思的创意。
讲师之一邓凝姿介绍说,讲师们会培训同学各自独立创作,无论风格是写实、抽象或充满概念性,讲师只会加以引导,让同学间互相讨论,以及安排一些艺术家嘉宾的讲座,开拓学员的创作空间。另外该校也邀请专业艺术家探访正在创作的同学,为他们提供一些意见。
担任“批判思考”课程的何兆基表示,在香港成长的同学因为曾接受“填鸭式”教育,特别需要冲破思考的限制,因此将这课程安排在学习技巧之前。他提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们去思考,并且着重反思既有的看法,寻求新的角度,再去构思创意。开拓了思考的层面,先让学生“开脑”,再去选择各种表达的媒介与技巧,而创作基础及技巧是一条长路,需要慢慢建立。
记者观赏众毕业生的作品,其中张淑仪的塑料彩作品《非常结》,是一个个漂亮的中国结串连着横横直直的竹。张淑仪说,她的创作灵感来自搭棚的竹,觉得香港与世界现正经历非常时期,希望能像竹那样“撑得起”,在维修、拆御或保养等工作中都需要搭棚,她也希望是将不好的拆去。通常搭棚的竹是用竹篾结起来,她认为用中国结寓意吉祥、希望、积极与梦想。
张淑仪本身也是绘画导师,她曾修读过中文大学校外进修艺术课程,因此已有基础,她觉得艺术中心的课程能开启自己的思维,先为自己提出难题,再去解决,然后逐步发展创作,而创作过程便是解决难题的过程。她认为本港的艺术进修课程并不算多,而且学费较贵,她要储蓄金钱一段时间,才有足够的学费。
该展览还包括艺术文凭、艺术行政专业证书、电脑动画文凭证书及美术设计基础证书课程等一百八十位毕业生的作品。“艺术学院联合毕业展二零零三”正在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举行,展期至本月十三日,该校的毕业礼将于本月九日在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