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古建筑群是一个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村落。整个村落巷道布局如迷宫;排污道沿巷子弯曲而行;户与户之间呈“之”字形排列,每隔一至两栋在东西方向设有南北向出口,与村外相通;每户民居都没有正门,只有侧门;祠堂外找不到一根柱子;每个巷口设门楼一座,门楼与门楼之间有防护墙相连,防护墙上设有枪眼。
据了解,这个村的居民全部是贺州本地人。而目前,贺州本地人只占这个地区人口的37%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是最近几百年来从外地迁入的客家人等。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古代本地土人的建筑文化。
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说:“这个村落建得象迷宫,并修建了带枪眼的防护墙,是因为清朝末期社会较为动荡,本地人出于安全考虑才这么修建的。而每户都不建正门,只建侧门,是当时本地人对‘发横财’的寄托。”
据了解,贺州本地人的祖先是先秦时期最早在这里居住的瓯越人。在漫长的历史中,随着人口的迁移、融合,壮、汉、苗、瑶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在这里积淀。专家将通过对这处古代建筑的研究,揭示这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