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渐失动力
http://www.socang.com 2011-12-08 09:57 来源:收藏快报
亚洲艺术周这一模式最早起源于纽约,博物馆、画廊、拍卖行均在这一时间段举行亚洲艺术品相关活动。这一模式在纽约成功之后,世界另一大艺术品港口伦敦也进而效仿。
今秋的伦敦亚洲艺术周在11月中旬落下帷幕,被大陆秋拍的沸腾声所掩盖,大洋彼岸的伦敦并没有吸引太多人的关注。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让各大海外拍卖行都在这一领域竭力挖掘,然而今秋国际经济的不良影响到底还是对艺术市场造成了影响。
今年伦敦亚洲艺术周拍卖方面的竞争依旧是在苏富比(微博)、佳士得、邦瀚斯和Woolley & Wallis四家拍卖行之间展开,当然据此不远的德国纳高,为赶伦敦亚洲艺术周的气氛,也选择在此期间举槌。世界两大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做了几百年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互相成长。但这一模式却在伦敦的亚洲艺术品拍卖领域被打破了。邦瀚斯,这家成立于1793年的拍卖行在伦敦亚洲艺术拍卖中取代了苏富比的位置。这多半要归功于其掌门人Colin Sheaf,Sheaf曾在佳士得工作过,后效力于菲利普斯,最终到了邦瀚斯。
今秋,佳士得想要以2800万英镑的总成交额来稳定其在伦敦亚洲艺术品市场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邦瀚斯却在数字上将其击败,总成交额达到3100万英镑。其中,2480万英镑来自中国艺术品,另外610万英镑则来自日本艺术品。这也是日本艺术品在伦敦邦瀚斯上拍以来历年成交最高。不仅如此,一件精美的清代洋彩双象耳缠枝花卉纹瓶在邦瀚斯以900万英镑成交,从而称冠于整个伦敦亚洲艺术周。
尽管佳士得在单品成交和总成交额上都略有不足,但是佳士得South Kensington的拍卖却是惊喜不断,一方并不出彩的象牙印章,佳士得描述其为十九至二十世纪的作品。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被一位英国藏家带到了大不列颠,此次上拍估价为3000英镑。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件作品最终以64.6万英镑落槌。低估价与高成交发生后,人们重新来审视这件作品,发现它有显赫的地位:象牙材质就自不待言了,钮式为一威严的卧龙,印面边长为8.3厘米,印章边款有“德寿”二字,寓意为仁德长寿,毫无疑问,这枚印章不是出自皇家也是豪门望族。相比这两家,伦敦苏富比相对平淡,以1230万英镑的成交额收槌。
今年很多高估价拍品流拍,记者联系和询问去过现场的中国藏家,据藏家说,现场明显人气不如以往,而且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同以往相比中国买家去现场竞买的少了很多。这就难怪Telegraph在伦敦亚洲艺术周落幕后宣称,“中国艺术品渐失动力。”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市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