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翡翠屏风《耕织图》
大型翡翠屏风《耕织图》
由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玉雕大师联手,采用翡翠这种被誉为“硬玉之王”的材料,雕琢康熙《耕织图》,在中国玉雕界是前无古人的创意之举。
46幅康熙《耕织图》,是清康熙年代内廷画师焦秉贞奉康熙帝之命,在南宋楼俦《耕织图》的基础上,重新绘制的精粹之作。其《耕图》和《织图》各23幅,将古代耕织的每一道工序绘现得活灵活现,笔墨纤毫之处尽现耕织人物之生动神态。“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当年康熙帝制画并题诗,喻有“用以示子孙庶民,俾知粟食为艰,授衣匪易”之理,可以说,这就是大型翡翠屏风康熙《耕织图》问世的现实意义。
由我国著名玉雕师张建平、吴玉书主刀的《耕织图》,采用立体浮雕的方法,在玉雕中巧妙地运用了紫翠、绿翠和白翠三种天然的翡翠基色,来表现《耕织图》内在的意境,如《耕图》中的浸种,农夫一家趁“溪头夜雨足”,在晨曦中,将一篮筐一篮筐的稻种抱入柴屋前的溪流中,“筠篮浸成碧,嘉谷抽新萌”,绿色成了潺潺的溪流和新萌谷芽的主基调;又如,农夫耕田,耖地,耙土,在水田里扬鞭驱牛,一畦畦绿色的水田“绿野暗春晓”;还有布秧、拔秧、插秧,一片绿色“渺渺翠毯齐”,农夫们新秧“抛掷不停手”,新插的绿秧整整齐齐,“左右无乱行”。
将46幅康熙《耕织图》合成为12幅玉雕画面,要求翡翠屏风的硬玉雕琢必须是精细之作。玉雕师们费时8899个工时,以鬼斧神工般的刀法,将“农夫之苦、蚕妇之寒”以及“田间农舍,老叟妇幼”的生活表现得入细入微淋漓尽致。目前,这一国宝级的作品作为“国家大师艺术珍品”正在上海豫园的珠玉汇市继续展出,并将作为正在建造的上海艺博园翡翠玉器博物馆的典藏作品,供人们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