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4次“鉴赏讲堂”近日在罗湖区创意文化广场开讲,“鉴赏讲堂”是盛世收藏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和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联合主办,深圳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郭学雷给收藏爱好者做了“吉州窑瓷器装饰纹样赏析”的演讲。
禅趣的茶盏
郭学雷开宗明义地说,“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宋元之际的瓷器的一些实物,建议现在去深圳博物馆老馆,参观那里正展出的“融会禅儒,法效百工——宋元时期吉州窑瓷器特展”;而我的这个演讲,也是从吉州窑瓷器的纹饰而展开的。”
“我们先说展厅中的桑叶盏,一共8件,那是宋人饮茶的家什,每盏中都有一片桑叶。为什么是桑叶而不能是别的什么叶子呢?我们看日本收藏的一件中国宋代桑叶盏,盏的内壁树叶旁,装饰一条栩栩如生的蚕,树叶边缘有锯齿,具备桑叶幼树的典型特征;类似的盏,瑞士Baur艺术馆、美国芝加哥美术馆等地也有收藏。”郭学雷说,这种带有桑叶的木叶盏,跟禅宗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南宋诗人陈与义“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的诗句就是很好的明证。吉州窑盏的主要功能是饮茶,而在南宋时期,“饭后三碗茶”已成为禅寺“和尚家风”。茶对禅僧而言既有养生之功又是得悟途径,因茶禅一体,故茶助禅,禅助茶,茶与禅的关系已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深圳望野博物馆藏一件金代红绿彩碗中题写“有客方沽酒,无僧不点茶”之句;另见一件金代狮形枕枕面题写“高楼好饮农夫酒,僧舍更饮粗草茶”诗文。上述题写诗文的器物虽为金代制品,但同样反映了禅宗北传后,茶与禅僧的密切关系。
文人的梅花
郭学雷认为,宋代的江西在文学方面空前繁荣,名士宿学比肩继踵,那么文人意趣的清玩、赏鉴之风自然吹袭不已,并渗透于各类工艺和实用器的制造,其表现在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则是诗画的加入,特别是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中所见的冷峭高洁的梅竹、春意盎然的海棠啼莺、寄寓男女之情的鸾蝶鸳鸯等装饰,颇能体现宋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郭学雷拿一件南宋吉州窑瓷器上的梅花举例,其装饰技法或以釉下彩绘,或以黑地釉绘,或以漏花,或以黑釉漏花、划花、绘画复合手法装点于各类瓷器之上;构图上或一枝梅,或梅梢月、或梅竹相伴,或梅鹊呼应,体现了南宋吉州窑瓷器特有的文人气韵。吉州窑梅花装饰的流行,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宋代梅花渐受文人雅重有莫大关系。
所谓的“一枝梅”,是吉州窑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梅花表现形式,主要见于黑釉梅瓶、长颈瓶、香炉、执壶之上。“一枝梅”是宋时人的称谓,其在吉州窑瓷器上的流行,除前述原因之外,还与宋代文人对清逸瘦雅“一枝梅”形象的特殊偏好有关。如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黑釉一枝梅纹梅瓶,1982年江西宜春南宋墓出土黑釉一枝梅纹长颈瓶、黑釉一枝梅纹炉,私人藏黑釉一枝梅执壶等。“一枝梅”的装饰工艺较为复杂,首先以漏花工艺形成梅花及主枝干,然后辅以剔划手法刻出细小枝条,接着在梅花花朵之上以黑彩描绘花蕊,最后在梅花花朵部位补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
世俗的吉语
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也就催生了丰富多元的市井文化。当时士人精英固然引领着社会风尚,但市民生活也有自己的精彩。那么宋代工艺美术,除儒雅的层面而外,接下来就是民俗中兼具世俗和功利的特质,其中吉语和杂宝最具特色。
今年第4次“鉴赏讲堂”近日在罗湖区创意文化广场开讲,“鉴赏讲堂”是盛世收藏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和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联合主办,深圳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郭学雷给收藏爱好者做了“吉州窑瓷器装饰纹样赏析”的演讲。
禅趣的茶盏
郭学雷开宗明义地说,“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宋元之际的瓷器的一些实物,建议现在去深圳博物馆老馆,参观那里正展出的“融会禅儒,法效百工——宋元时期吉州窑瓷器特展”;而我的这个演讲,也是从吉州窑瓷器的纹饰而展开的。”
“我们先说展厅中的桑叶盏,一共8件,那是宋人饮茶的家什,每盏中都有一片桑叶。为什么是桑叶而不能是别的什么叶子呢?我们看日本收藏的一件中国宋代桑叶盏,盏的内壁树叶旁,装饰一条栩栩如生的蚕,树叶边缘有锯齿,具备桑叶幼树的典型特征;类似的盏,瑞士Baur艺术馆、美国芝加哥美术馆等地也有收藏。”郭学雷说,这种带有桑叶的木叶盏,跟禅宗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南宋诗人陈与义“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的诗句就是很好的明证。吉州窑盏的主要功能是饮茶,而在南宋时期,“饭后三碗茶”已成为禅寺“和尚家风”。茶对禅僧而言既有养生之功又是得悟途径,因茶禅一体,故茶助禅,禅助茶,茶与禅的关系已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深圳望野博物馆藏一件金代红绿彩碗中题写“有客方沽酒,无僧不点茶”之句;另见一件金代狮形枕枕面题写“高楼好饮农夫酒,僧舍更饮粗草茶”诗文。上述题写诗文的器物虽为金代制品,但同样反映了禅宗北传后,茶与禅僧的密切关系。
文人的梅花
郭学雷认为,宋代的江西在文学方面空前繁荣,名士宿学比肩继踵,那么文人意趣的清玩、赏鉴之风自然吹袭不已,并渗透于各类工艺和实用器的制造,其表现在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则是诗画的加入,特别是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中所见的冷峭高洁的梅竹、春意盎然的海棠啼莺、寄寓男女之情的鸾蝶鸳鸯等装饰,颇能体现宋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郭学雷拿一件南宋吉州窑瓷器上的梅花举例,其装饰技法或以釉下彩绘,或以黑地釉绘,或以漏花,或以黑釉漏花、划花、绘画复合手法装点于各类瓷器之上;构图上或一枝梅,或梅梢月、或梅竹相伴,或梅鹊呼应,体现了南宋吉州窑瓷器特有的文人气韵。吉州窑梅花装饰的流行,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宋代梅花渐受文人雅重有莫大关系。
所谓的“一枝梅”,是吉州窑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梅花表现形式,主要见于黑釉梅瓶、长颈瓶、香炉、执壶之上。“一枝梅”是宋时人的称谓,其在吉州窑瓷器上的流行,除前述原因之外,还与宋代文人对清逸瘦雅“一枝梅”形象的特殊偏好有关。如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黑釉一枝梅纹梅瓶,1982年江西宜春南宋墓出土黑釉一枝梅纹长颈瓶、黑釉一枝梅纹炉,私人藏黑釉一枝梅执壶等。“一枝梅”的装饰工艺较为复杂,首先以漏花工艺形成梅花及主枝干,然后辅以剔划手法刻出细小枝条,接着在梅花花朵之上以黑彩描绘花蕊,最后在梅花花朵部位补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
世俗的吉语
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也就催生了丰富多元的市井文化。当时士人精英固然引领着社会风尚,但市民生活也有自己的精彩。那么宋代工艺美术,除儒雅的层面而外,接下来就是民俗中兼具世俗和功利的特质,其中吉语和杂宝最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