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元风景》油画展开幕
http://www.socang.com 2011-11-14 13:13 来源:新浪
2011年11月13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文艺研究杂志社与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元风景丁方油画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叶朗教授总策划,彭锋教授策展,《文艺研究》副主编陈剑澜担任学术主持,以对当代艺术与文化建设的思考为核心,展出了丁方近十年来的百余幅作品,展出的作品和规模都表明,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一份严肃的思考。
油画家丁方,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丁方因一组《黄土高原写生素描》脱颖于当代画坛,浑朴、炽烈而有力的作品气息,受到了多位前辈艺术家的赞赏。在刘海粟、袁运生等前辈的鼓励下,丁方开始了油画创作,并以《走进城堡》、《呼唤与诞生》、《走出城堡》及《走向信仰》、《悲剧的力量》等系列作品,展现了个人艺术对当代中国文化困境的深入思考与执着努力。因作品鲜明的个性特征、强劲的语言形式和环环相扣的系列探索,丁方的油画在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这种特征一直持续到今天。90年代之后,丁方开始使用混合媒材进行架上创作。
以行走的切身体会一边完善对人类文化版图的认识,一边解读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精华,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创作,是丁方艺术的重要因素。丁方认为人类的精神地理与本民族的地理地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地理的,不是富庶美丽的南方,而是中国的西北大地。三十多年来,丁方反复从西北黄土高原和旷野中,走向俄罗斯、爱琴海、北非、中东、古老的欧罗巴、英伦三岛、美国、墨西哥等地的文化线路,如亚历山大之路、葱岭古道-丝绸之路、阿育王传道师之路、摩西旷野等等。本次展览展出前不久,丁方刚刚结束“圣地亚哥朝圣路”的行走,据画家本人介绍:“一个人踏上路途开始肉体的磨砺,意味着不断将读书的感觉转变为生命的记忆。我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对比性行走之后,比如说去过印度、尼泊尔,到葱岭古道的南边半段,走入佛国境界是怎样的?接近蓝毗尼又是怎样的?扩展到走"圣雅各之路"即欧洲第一文化线路,还有其他的线路,"摩西之路"摩西带领埃及人,越过西奈沙漠、西奈山、约旦河谷、瓦伦蒂沙地、犹太旷野一直走到迦南的"应许之地",还有"使徒之路"基督教早期的使徒们如何通过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向罗马进发,都走过。正是通过这种大范围的文化行走,中国的特点方才显现出来。所以,跨文化行走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大地的真正价值,这种价值在没有跨文化行走之前,有可能是被遮蔽的。中国以垂直高差向度为表征的第一性自然是最伟大的力量,我对中国北方大地的基本感觉可以用"痛感"两个字来概括,这种痛感文化给你一种对身体的压迫力,经由这种压迫力演变出笔法、肌理,以及画面的构图、张力、紧张度等等,所以说,行走更重要的是化为我创作的资源。”
开幕式前,各位嘉宾和部分观众参观了画展,并与丁方教授进行了简短交流。开幕式由彭锋教授主持,叶朗教授、杨慧林教授和蒋迎春馆长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丁方对艺术精神之神圣性的执着追求,以及在精神文化探讨方面取得的成果,强调了此次画展在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的意义。开幕式结束后,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了研讨会。三十余位学者、批评家、艺术家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从不同视角对丁方艺术道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在丁方的绘画语言和坚忍不拔的行走过程中,肉身呈升势的体验作为一个结构性要素,被保存为中国当代语境中艺术的深度。当代艺术的花样翻新和动辄思变,实际上是未能获取自足的创造之源,而又在盲目的当代性追求中丢弃了对创建型的持存。丁方的绘画艺术,因为主动对一系列艺术的基本命题的省察、提出和追索、阐释,为当代艺术的严肃性和创造力提供了一份最好的支持。
展览将从11月13日持续到18日。据悉,《元风景丁方油画展》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策划的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展的第一个个案研究展。后面将陆续筹办有分量的艺术展,将艺术研究与文化建设课题推向深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油画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