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回应"克隆"秦皇陵质疑:影像开发属无伤发掘
http://www.socang.com 2011-11-10 1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面对外界对影像开发秦皇陵观点的质疑,该方案设计人,痕迹考古学者赵成文表示,影像开发并非大规模发掘秦皇陵,而是搜集秦皇陵地宫的影像资料,记录地宫原貌,避免实地发掘可能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赵成文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陵内搜集影像的考古人员只需要2人,借助目前的航天技术和潜艇技术,可以做到不破坏陵内环境。
赵成文今年6月首次提出影像开发秦皇陵:将专业考古人员送入秦始皇陵地宫进行测绘和影像采集,并对内部温度、湿度进行监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绘制立体的地宫结构布局图,复原秦始皇陵地宫的原貌,然后根据影像资料论证在地面复制一座秦皇陵的可行性。
该观点提出后在考古界内引发了不小争议。支持者认为,秦皇陵迟迟得不到开发很可能会导致陵内的文物遭到破坏;与之相反的声音则对发掘过程是否会破坏秦皇陵文物表示担忧。
网络评论人士姜伯静撰文指出,赵成文提出的影像开发一说,是为了避讳文物保护思潮而采取的折中方式,实际上与主张发掘一派没有太大区别,“闹了半天,人还得进去,与破坏性的发掘有何不同?”
对此,赵成文解释,自己提出的这套方案核心就是“无伤”。“影像发掘不等同于传统的文物发掘,不需要大规模进入陵内发掘文物,仅需要两名考古人员入陵测绘。在整个过程中,入陵人员只进行搜集图像工作,并不会对文物进行“真正的”发掘。
对于考古界争论多年的对秦皇陵“开发即是破坏”这一说法,赵成文也有不同的观点:不开发等于保护是错误的,文物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发生自然腐变。此外,不开发也使得秦皇陵长期面临被盗的风险。”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秦皇陵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