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朵云轩水印木刻展在杭州西湖边的天书楼开幕。去时正值秋雨细碎,飘风冷冷,踏入室内,暖黄色的灯光瞬时驱走寒意,数量恰到好处的展品让观者接受起来十分舒服,大小、层次、种类、时代、形式,都照顾的全面,仅从宏观上便使人体味到属于海派的精致感官。细细看画,立于墙面的木版水印巨作《群仙祝寿图》是全厅的中心,不仅在数量、尺寸上占据优势,且看它内在的细节也着实让人心悦诚服。如人物面部,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人物画阳部染粉的技法,勾线精道流畅,运笔遒劲,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任伯年笔势的味道,用色也十分考究,鲜艳而不媚俗,繁多而有层次,不仅最大程度还原了作品原貌,更兼有雕版印刷的特殊工艺而格外具备的装饰意味。朵云轩用心之深随处可见,如宣纸上因多次皴擦而引起纸面的褶皱也表现出来,头发的层次,石头的皴法,器物的细节,均一丝不苟,历历在目,连画幅最靠边的人物也未有丝毫马虎之意,既层次丰富,又气度恢宏,可谓难得之佳作。
任伯年木版水印巨作《群仙祝寿图》局部 人物面部
任伯年木版水印巨作《群仙祝寿图》局部 石头的皴法
任伯年木版水印巨作《群仙祝寿图》局部 画幅边缘的人物
木板水印的技法十分多样,表现力随之多彩。这幅徐渭的《杂花图卷》,将水墨在宣纸上的丰富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线条的轻重缓急、飞白、转折,相映成趣,引人入胜。
明徐渭《杂花图卷》 木版水印纸本水墨 纵30.3cm 横1042cm
在中国,水印木刻历史悠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之前,国人见画可不如我们现在方便,往往只有那些显贵人士家中才藏有大家作品,一般也都秘不示人,甚者还会在临死前损毁陪葬,如《富春山居图》,所以普通百姓习画极为不便。木板水印的出现便在当时解决了这一难题,它通过简单的材料、复杂的技术将各代优秀画家的作品变成了人人可看、人人可得、人人可习的普通商品,如《十竹斋书画谱》、《芥子园画传》,对于我国美术教育之普及和传统艺术之传承都意义非凡。
创立于1900年的朵云轩致力于水印木刻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从开始的继承,到后来的发扬、创新,它一直没有停止步伐。当今社会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数不穷,复制的和原画一模一样早已不是什么新闻,那么以复制原作出身的水印木刻之价值何在?我想,起码有以下三点:
1、传承价值。一是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发展历程,对后辈而言,传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二是对传统书画的传承,即使当代社会各种印刷技术花样翻新,但这种全部依靠纯手工、用纸、用墨、用色都以原作为标准的水印木刻才是公认最具备原作韵味的一种。
2、艺术价值。虽然是复制原作,但由于材料简单、工艺复杂、过程漫长等条件的限制,反而使水印木刻作品不仅具备原作的面貌,而且更为凸显强烈的装饰意味,加之价格方面的优势,便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3、创作价值。作为版画的一种,水印木刻在原创方面具备特殊的艺术趣味,它充分利用了水、墨、色的微妙变化,相较铜版和石版,更加具有缠绵细微的江南情趣,别有一番风味。
描写、刻板、上色、印制,全部手工制作,这在当下的社会情境中尤显珍贵。有的时候,我们生活的太快,快的让我们似乎从未认真品味过生活。杭州,西湖边,天书楼,让我们慢慢体味十一月的生活。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展览是朵云轩和韩美林艺术馆合作的首展,主要以展示宣传为主,一个月后还将会有后续各种展览一一呈现,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相关展讯。
《明陈老莲花鸟草虫册》 木版水印绢本套色 纵25cm 横20cm 10开
《明吴发祥萝轩变古笺谱》 1963年上海博物馆以明清大家的16幅书画从嘉兴换得这一海内外仅存的全本国宝级孤本,成为馆藏的稀世珍品,朵云轩1981年雕印完成,再造明版善本
钱松喦《延安颂》(局部) 木版水印纸本套色 纵140cm 横220cm
《清石涛花卉册》 木版水印纸本套色 纵30cm 横20.4cm 8开
展厅现场
立于现场的任伯年木版水印巨作《群仙祝寿图》,世博献礼作品
图文作者: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