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情高涨 中国特色文交所探索前行
http://www.socang.com 2011-11-10 11:0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同期中国通胀率持续保持高位,大量资本避险引发国内新一轮艺术品投资热潮。据文化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694亿元,年增长率41%。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空前繁荣。
日前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在政策助力下,中国文化艺术市场迎来了规范发展的大好时机。
艺术品投资井喷
“全球艺术品市场中心从西方转向东方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已是既成事实。”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介绍,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全球占比是23%,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同时,2010年中国高端艺术品(100万美元以上)的拍卖成交数量达到了490%的增长率,这在全球近50年的记录里面都没有出现过,证明中国艺术品已经从片面追求规模性的增长转向了追求质量的提高。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正处于艺术品投资井喷的前夕,市场热情空前高涨。”洛希尔中国投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朴学谦日前对媒体表示,“加之政府陆续出台针对房地产的紧缩政策和资金收紧,令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走势低迷,加之艺术品投资抗通胀性和高回报率,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并渐成为主流的投资渠道。”
按照世界经济规律看,当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时,进入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期;达到4000美元进入流行期;达到5000美元则进入快速发展期;达到1万美元,则是空前繁荣期。
交易平台快速增长
艺术品投资热潮的兴起带来了新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手段,促使文化艺术品投资和产权交易市场迅速崛起,也为文交所的诞生及其实施的艺术品份额化模式创造了原生动力。
“文交所在民间资本旺盛和艺术投资需求高涨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目的是打造一种新型的艺术品和文化产权投资大众化、惠普化的专业服务平台。”元盛文交所首席执行官罗奔表示,“艺术品和文化产权投资具有专业性强、投资门槛高、可变动因素多等特点,而文交所的职责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降低投资风险,引导和培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市场。”
“当然文交所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单个艺术品的交易,需要发掘和提升整个文化产业的价值内涵,促进产权资本化的进程,为文化产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服务渠道,让文化艺术产业的机构和公司能够获得健康发展的金融资本,同时也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支撑体系的完善。”罗奔表示。
据业内统计,截至2011年7月31日,已开业及筹备中的全国各地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含交易平台)总数已达34家。
文化产权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权益拆分”的全新艺术品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文化艺术产品市场。但是交易平台的快速增长与文化市场监管的尚未完善、制度建立的滞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引发了业界的一些担忧。
相关政策法规亟待出台
目前各地交易所主要由当地政府部门批准设立,并实施管理,但是市场分散,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是包括文交所在内的中国交易所行业健康发展的掣肘所在。而艺术品的确真鉴定和价值评估也是艺术品投资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长期课题。
艺术品的份额化交易、文交所是中国独创,国外艺术品交易的二级市场只有拍卖。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证券及其发售方上市公司法人的运营模式已日益熟悉;文交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人们对艺术品投资的运作和收益能力还不甚了解,对于艺术品如何持续产生收益,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存有疑问,对艺术品投资特点的认识还是在初期阶段,对艺术品投资在理财组合方面的了解缺乏。
业内有专家提醒,文化不是一种资产,而是一种创新价值,也是一种信仰价值,反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主要理由是艺术品的价值只是一种心理价值,没有生产性现金流支持,这很容易使得交易变成了博傻。
“其实文交所是一个以金融杠杆来服务文化产业。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不仅仅做资产包,方法还有很多。”罗奔表示。虽然业内对此还有很多争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也认为,“以文化产权为代表的艺术金融化的探索,是未来的一种方向,虽然它刚刚起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都是阶段性的。”
针对目前艺术交易市场的现状,朴学谦认为,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看世界金融史,一个新的交易方式、一个新的交易平台出现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浪淘沙是一定会出现,要相信这个市场的力量。要允许市场犯错,也要相信市场会纠正这些错误。”
就像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岳新对记者所说的:“政府对市场的规范是必须的,但是任何市场都有它自身调整的过程,这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雏形走向完善的必走之路,任何人、任何公司都避免不了。”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交所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