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藏家,他们本身并不是艺术的创造者,却为艺术/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史的进程。
谈及收藏的传承,子继父业本是平常事,但是“收藏”的传承,所传的不是一项具体的事业,更不是资产的实体,传承的是一种家学,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理念。
国内难寻收藏家族
西方的历史上一直不缺“收藏家族”。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佛罗伦萨昔日的望族美第奇家族,其在艺术和建筑上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对当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美第奇家族到贝利尼家族,从古根海姆家族到洛克菲勒家族,他们的名字被深深的印在了艺术史上。
我国传统上的“收藏”概念大约出现在唐宋时期,漫长的历史长河上也不乏收藏大家,很多文人学者都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我国的艺术一直都不是以“市场化”的形式出现的,所以也很少有人因为收藏而被人铭记。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文革的洗礼,我国的文化事业更是受到重创。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艺术品市场随之起步。今天我们常说,现在在做收藏的是新中国富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目前还无法完全摆脱经济的影响,因此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藏家都很难寻找。很多的藏家在无形中都充当了“中间商”的角色。“收藏家族”更是无从谈起了。但尽管如此,当下前所未有的收藏热还是将这个产业推向了新的高度,也为今后诞生更多的藏家/二代藏家埋下了伏笔。
藏家第二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爸爸传给儿子好像是天经地义,但是“收藏”并不是那么好传承的。“收藏”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注定了只能属于一小部分人,过高的门槛自然也加大了传承的难度。当这个接力棒能够顺利传到第二代的手上,很自然的,他们便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巨人的肩膀上。
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藏家,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再者需要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能有当机立断的魄力。不用说,白手起家自然是难度相当大,但是到了第二代情况就大有不同。父辈已经做好了前期经济上的铺垫工作,从小受环境的熏陶,其知识储备自然也相对充分。同时,父辈总结的经验教训也避免了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因此藏家第二代、三代往往能够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或者说是视角,这为他们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藏家第二代: 新鲜血液注入市场
苏富比当代艺术的主管林小姐在几年观察拍卖场后有这样的感触,现在的藏家有年轻化的趋势。确实,今天的艺术市场中偶尔也能发现80后的影子。受其上一辈的影响,他们很早的便融进了这个圈子,但是和他们上一代人不同的是,他们有着更宽泛的视野。加以时日,随着更多二代藏家的介入,这个市场也会随之更加多元化。
今秋香港苏富比试水设计和装置艺术品,其主管林小姐便是看重了这一点,她认为:“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思想比较开放,很多受过国际化教育,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