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艺术节各孵化单元如今鸣金收兵,全部进入了实质性的运营阶段——收件、打包邮寄、设计和推广。而备受关注的主题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入围大名单亦已出台,一些收到入选通知的艺术家纷纷给组委会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并询问有关问题。
“我要把最好的作品拿到艺术节去展览,因为艺术节参与的人太多了,而且层次不同,各个画种的艺术家都在一个城市同台PK,又有这么多的媒体人,不敢不认真啊”。河北画家杨怀武把收到入选邀请函称作是收到了“英雄帖”,他半开玩笑地说。上海画家唐添收到入选邀请函后,还收到了一些文化经纪公司的电话,一些知名经理人直接“现开销”,愿意为画家买往返机票,愿意出作品运费,只求唐添届时“大驾光临”艺术节,买不买画再说,做不做经理人再说。组委会获悉,一些艺术家已经收到了参加美术报艺术节的双程机票,艺术家表示,在全媒体时代,什么都瞒不过“猎头”的眼睛。
有意思的是,江苏画家王东春还因为入选“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接了一个莫名奇妙的“活”。国内一知名服装企业愿意为王东春的参展作品制作纪念版的T恤,王东春说,参加这么多次的展览,艺术品版权转让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艺术节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机会平台。
深圳泷艺术机构总裁黄泷认为,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是能够很好地对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与整个艺术节和商业生产的互动,增加艺术节附加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世界工厂”的东莞举办艺术节,艺术品被开发成衍生品概率很大,反过来,对艺术产业进入整个商业产业链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重拾艺术的美丽
以艺术狂欢、全民参与为宗旨的美术报艺术节,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深化设计的阶段,从艺术节组委会最终确认公布的诸项孵化主题展览和在全国各地艺术大腕们的热情参与状况下,将这项缜密而庞杂的组织工作推向了高潮。其中就包括对于专题展览中的参展艺术作品引发了收藏爱好者、画廊、拍卖公司、基金等机构的问询的强烈兴趣,让很多原先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本人与市场主体发生了化学作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节本身所具有的原创活力和普遍关注性,而今年推出的艺术衍生品单元,更是将艺术节这一具有群众性聚会活动的本意凸显出来。
新近成立的Yatrace.com雅萃网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所呈现的以一种普世的艺术价值观,其所代表的新生代艺术构想试图通过艺术图式的产业化和产品设计的定制化来形成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艺术家和生产商获益。这样的方式被引入到艺术节生态链体系当中来,这是否会代表传统的艺术品买卖和艺术服务会发生重大改变呢?——编者
记者:在采访之前,我们其实对您的公司知之甚少,但知道您作为CEO曾经有过在艺术机构、拍卖公司、网络媒体的多年职业经历,为何会以互联网企业的身份参与到艺术节当中来,您所想呈现的方式又会是怎样的呢?
顾邵韵:这是雅萃第一次在公共媒体上亮相,选择与美术报艺术节做我们的“首秀”并深度合作,我深感荣幸。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西方生活方式影响,很多人对衍生品、授权产品的概念并不陌生,在电影、音乐、动漫甚至是文学领域都能看到很多作品与产品相互结合并大卖的例子,但唯独在艺术圈当中却鲜有成功案例,至少在中国确实如此。村上隆曾非常直白地指出,在中国搞艺术的都是精英,在日本却都是落魄潦倒之辈。更嘲讽自己就像马戏团里的猴子,需要不断地四处表演。我想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上的差别,造就了两国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国际声望上的差距,也造就了国内时尚精英群体对于本国当代艺术的漠然。
我们将自己定位为艺术电子商务公司,存在的理由很简单,希望以互联网的力量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是下一代人。雅萃所定下的使命就是希望作为新艺术文明发展推动者,创建一个开放性、教育性、趣味性的艺术平台。每一个艺术家都是造梦者,生活、分享、乐趣不正是我们艺术节的精神主旨吗!在很大程度上,美术报艺术节与我们人文追求的构想是一致的。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艺术产品和艺术品的概念的?您参加艺术节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一种惊喜呢?
顾邵韵:艺术节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专业涵盖面。一切美的造型、声音及视觉呈现都能特指为艺术,无论你是平面设计师还是工业设计师;亦或你是职业画家还是刚出茅庐的科班学生,只要你有实力让别人能为你的作品而甘愿掏钱享受,那你至少说你在艺术市场上就成功了。与其说我们是受邀参加美术报艺术节,还不如说我们也想在艺术节中找到我们想要的艺术品,和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艺术家。
通过互联网卖产品我们肯定不是第一家,但作为既卖产品又卖服务的雅萃来说,至少在艺术圈里我们是第一家。我们邀请了很多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的线上独有资源,希望做一个粘合剂,将硬件与软件进行组合嫁接,以期创造“艺术苹果”的神话。艺术作品只有跟社会、跟世界形成充分的契合,才能创造世界大同的文化审美。
记者:您对于未来中国艺术授权市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期待?
顾邵韵:10年过去了,我只看到艺术拍卖市场在不断爆发成长,而大部分画廊却门可罗雀,奄奄一息;只看到个别的艺术家置别墅买豪车,大部分艺术毕业生连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虽然艺术家的生活境遇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提高了N个层次,但搞职业艺术的人毕竟是少数,想跟当代“四大天王”那样靠卖画赚个亿万富翁估计连门都找不到。
艺术风潮其实与大众联系紧密,顺应其作出风格变迁的消费产品也会对社会具有相当的号召力,而且会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被载入永恒。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的潮流让整个欧洲激动不已。这股风潮由“工艺美术运动”衍生出来,融合了日本浮世绘、哥特、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强调图案的装饰感,而所谓“流动的S型”就是它不可缺少的元素,代表造型是蜿蜒的枝叶,藤蔓和花朵等。在此风潮影响下,卡地亚设计出著名的“花环风格”、“装饰艺术风格”首饰,著名的水果锦囊系列,用鲜花和水果为主题,以红宝石、祖母绿、玛瑙、珊瑚等雕成,造型历久不衰,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成为了奢侈品里的艺术经典。上世纪60年代,YSL从中国清代的凉帽和马褂中获得灵感,设计了“中国风”系列,颇有亲和力。
这一切都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只有当我们重新发现艺术真谛,回归艺术带给人间的原始之美,我们才能获取最真诚的感动。希望所有受邀参加美术报艺术节的艺术机构都能找到心仪的艺术家和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