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拍卖是我国拍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恢复与发展折射出我国拍卖业恢复发展的历程。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导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不断壮大;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思想指引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在创造着更多的辉煌。
一、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恢复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造就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富而思文和恢复文化传统的社会思潮逐步形成。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引发了全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追索和热爱,思想解放催生了色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创作。对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的重新认识,以及人们在收藏领域思想观念上的拨乱反正,使得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性文物艺术品收藏开始回暖并迅速升温。而拍卖这种特殊买卖方式在80年代中期的复苏,则让文物艺术品重新看到了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方式。
我国改革开放后文物艺术品、收藏品的拍卖起源于邮品。1985年至1992年期间,北京、成都、 上海 、郑州、长沙等地都不断有邮品拍卖会的消息传出,同时其他文物艺术品的拍卖活动也时有发生。1988年5月,北京市拍卖市场曾经拍卖过一件明式圈椅,被澳大利亚人瑞得曼先生以2000元购得。其后,北京市拍卖市场与北京文物商店联合举办了一次文物专场拍卖会,拍卖可以外销的瓷器、书画、丝毯并有7件成交。自此,中国拍卖行业开始了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初步探索。
1991年,一位荷兰商人在北京市拍卖市场和北京广告公司共同举办的联谊活动中,提出在北京举办“中国旅游国际拍卖会”活动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将活动确定为“92北京国际拍卖会”。
“92北京国际拍卖会”前后,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渐渐多了起来。如1992年5月9日,北京市拍卖市场举办了“首届古旧照相机拍卖会”;6月6日,上海拍卖行举办了旧工艺品拍卖会,9月20日,西安举办了“92西安国际拍卖会”,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当代名家书画精品拍卖会”。这些拍卖会的相继举办,揭开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序幕。
1993年之后,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现为中贸圣佳)等专门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公司相继成立。随后,广东、天津、四川陕西、黑龙江等地陆续出现了多家文物艺术品拍卖机构并陆续举办了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与此同时,在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不少综合性的拍卖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文物艺术品拍卖,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初步形成。
有统计表明:
1994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地共举办艺术品拍卖会10多次,总成交额为1.5亿元左右。
1995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5亿多元。
1996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突破4.5亿元。
1997年,全国具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企业已有近百家,当年的全国成交总额突破6亿元。
此期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成交记录不断创新。除《十咏图》(北京翰海95年秋季拍卖会)、《丽人行》(中国嘉德96年秋季拍卖会)分别以1980万元和1078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占据中国古代书画和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外,还有一大批成交记录在不断诞生。如:1995年4月,一件明永乐青花扁腹葫芦瓶在翰海拍卖会上以1331万元的价格创造国内中国瓷器最高价;同年,在北京国际邮品拍卖会上,“全国山河一片红”等三枚新中国邮票分别拍得10万元、6万元和25万元;10月,我国宋初官修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一册,以143万元成交;在秋季拍卖当中,嘉德推出的著名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创下中国油画的拍卖记录;1996年10月,北京翰海鼻烟壶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轧道西番莲纹鼻烟壶拍出104.5万元;12月,北京太平洋拍卖公司首次拍卖了96件毛泽东用瓷,成交额875万元,引起社会关注。与此同时,翡翠珠宝拍卖、手表相机拍卖、书刊资料拍卖、当代瓷器拍卖、油画、雕塑拍卖、西方艺术品拍卖等门类的专场拍卖应运而生,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式恢复并经历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二、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规范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许多事物都是在无例可循的现实中边实验边建立规则的。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规范化进程也是如此。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处在没有合法地位和摸索阶段。此期间,文物艺术品拍卖并没有获得相关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文的许可。当时的《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文物收藏、文物流通的规定只有短短的两三百字,在这两三百字中,出现最多的是“禁止”、“不得”、“必须”一类的词汇。令人庆幸的是,当时主管文物市场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坚定的改革和开放文物市场的决心,以循序渐进、稳步试点的方针策略,通过颁布《文物拍卖试点管理办法》和《文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的政策调整方式,以政府逐次审批拍卖会等审慎措施,逐步放开了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限制。随后,文化部和内贸部分别颁布了《艺术品市场管理规定》和《拍卖市场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使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管理“合法化”。
1996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并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从此,包括文物艺术品拍卖在内的中国拍卖业,真正步入了法制的轨道。虽然《拍卖法》中有关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条款规定得并不详尽,但首次出现的“文物拍卖”内容,使文物艺术品拍卖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真正具有了合法地位。2002年10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随后《中华人民共和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出台。再次明确了民间文物收藏与文物拍卖的合法性,详细规定了文物艺术品拍卖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法律责任。自此开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进入了一个以法制建设、行业规范为主导的市场调整时期。
在1998年至2002年这一期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并经历了一个市场格局的调整期,但并没有止步不前。骨干企业的成交业绩仍在稳步上升,一个个新的成交记录也在不断地被创造、被刷新。
有统计表明:
1998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维持在6亿元人民币;
1999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下滑到5.5亿元;
2000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继续下滑到5亿元;
2001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为回升到6.36亿元。
2002年是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幅提高的一年。这一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表现告诉我们,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真正高潮开始到来。
当年4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从海外回流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元成交;12月,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出现在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最终以2999万元成交,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中国书法作品。
2002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首次突破10亿元,总额为11.39亿元。
加强理论研究,提倡行业自律,始终是我国拍卖业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无论是1996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与世界拍卖市场国际研讨会”,还是自1999年开始每年举办的“拍卖理论研讨会”,理论建设、行业规范始终是大家高度关注的核心问题。
1999年9月1日,中拍协发出《关于印发文化艺术品拍卖研讨会〈会议纪要〉和〈行业自律倡议书〉的通知》,呼吁全国拍卖业同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行业规范,为买卖双方提供优质服务;
2001年1月18日,中拍协发出《关于开展拍卖企业资质评定的通知》,在拍卖行业内开展了资质评定工作,以配合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拍卖企业规范经营;
2002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发出了《关于加强行业自律的公开信》,表明了业内人士纯洁队伍、净化市场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2004年6月16日,中拍协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行业自律若干规定〉的通知》,正式公布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关于加强行业自律的若干规定》,以不断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2009年举办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和今年正式实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操作规程》,都对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规范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境外知名拍卖机构的经营理念和操作规范,是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迅速走向成功的一项重要经验。加强从业人员的基础培训和再教育,更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做出的突出贡献。在现行的拍卖从业人员基础教育、拍卖师资格考试培训和再教育过程中,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专业课程设置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一大批高知识结构的年轻人进入拍卖领域,促进了传统文物鉴定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的融合,为行业发展增强了坚实的发展后劲。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进入了一个规范的发展时期。
三、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发展
2003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人气之旺,买气之盛,令人意想不到。不管是冷门的还是热门的拍品,都有买家追捧。例如往年拍卖会上推出的齐白石作品一般在20万元左右就能买到,而这一季中国嘉德推出的与往年相差不大的齐白石作品,成交价均在50万元以上;一件估价为40万元的孙中山《总理遗墨》,成交价达到了111万元。在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起拍价仅为2000多元的玉器最后的成交价竟然达20多万元。
秋季拍卖,各家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仍在大幅攀升。11月,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天对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进行长达4小时的现场直播,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山水册》,以1980万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画的最高价。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以1661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齐白石作品的最高价。中国嘉德推出的隋索靖《出师颂》以2200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推出的元管道昇《织绣十八尊册》,以1980万元成交。
2003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到30亿元。
2004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千万元以上价位的拍品不断涌现。中国嘉德拍卖的清乾隆《缂丝兰亭序卷》以3575万元成交,该公司从日本征集的吴昌硕《花卉十二条屏》,以1650万元成交,创造了吴昌硕作品的最高价位。中贸圣佳推出的陈洪绶的《花鸟册》,经过41次竞争,以2860万元成交,该标的在1999年北京翰海曾以209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推出的傅抱石《茅山雄姿》以2090万元成交,此画在1999年北京翰海曾经以308万元成交;徐悲鸿《巴人汲水图》,以1650万元成交,此画1999年北京翰海曾经以132万元成交;北京荣宝推出的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以1705万元成交,此画1996年中国嘉德曾经以192.5万元成交。当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为59.90亿元。
2005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仍处于急剧升温和高速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拍卖成交价超1000万元的艺术品有30件之多。在这些过千万元的拍品中,既有中国古代书画、当代书画,还有油画、瓷器、佛像等艺术门类。吴冠中的《鹦鹉天堂》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3025万元成交,不仅打破了吴冠中个人纪录,也成就了中国当代画家作品的最高价格;中贸圣佳推出的任伯年《华祝三多图》,以2860万元成交,创造了任伯年作品的新纪录。在伦敦举行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绘有鬼谷子下山图的中国元代青花罐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的成交价,让这件中国瓷器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陶瓷艺术品和亚洲最昂贵的艺术品。北京翰海推出的明永乐青花八方烛台,以2035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内地瓷器最高价。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四方联在成都志诚拍卖行的邮品拍卖会上也创出110万元的记录。
据统计,2005年我国180余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共举办文化艺术品拍卖187个场次、592个专场、拍品成交10.15万件(套)、成交额146.32亿元人民币(引自《全国艺术品拍卖2006年度报告及2007年行业发展预测分析》),其中仅北京市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就达到99.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