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鸟瞰图(资料图)
由叶毓山与潘鹤、程允贤、王克庆、曹春生共同创作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主题雕塑《友谊·和平·春天》(资料图)
伊拉克雕塑家阿里·诺里·阿里·萨塔斯与他喜爱的雕塑合影。
吴为山创作的《老子》(资料图)
王克庆作品《诗情画意》 (资料图)
玛丽安娜·范·德·海维尔创作的《长春和平之门》(资料图)
霍守义作品《钢架结构蛋》(资料图)
从罗丹原模上复制的著名雕塑《思想者》(资料图)
阿尔伯特·卡尔金创作的《生命的早晨》(资料图)
澳大利亚著名雕塑家杰弗里·弗里斯用心观看雕塑展。
本报记者 焦 雯
9月2日,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友谊喷泉广场上,蓝天、骄阳与近千名雕塑家和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的隆重开幕,这其中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外国驻华使节以及雕塑家。这次大会是国际雕塑界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盛会,被业界人士称为雕塑界的“奥林匹克”。
长春这座北方春城,一度以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新中国电影工业摇篮而闻名,也曾被冠以“东方底特律”“东方好莱坞”的美誉,现在它又多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雕塑之城”。
在连续举办了11届国际雕塑展、两届国际雕塑大会后,如今已有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的580位雕塑家创作的645件雕塑作品落户长春,国别数甚至超过了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成为“世界雕塑之都”,而成为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雕塑园,成为世界雕塑艺术汇集、交流、创作的艺术胜地,则是长春市市长崔杰的殷切期望和长春未来的奋斗目标。
北国春城何以结缘雕塑
雕塑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具象表现,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座坐落在中国东北部边陲的重工业城市,既没有深厚的雕塑艺术传统,又非学院派雕塑家聚集的文化重镇,何以与雕塑这样一门高度凝练的艺术结缘?
“15年前,长春几乎没什么雕塑,我们正式起步也是在1996年。”谈起长春雕塑的起源,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长春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天府介绍道。他是长春雕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程亲历者和建设者,同时,也可能是全国仅有的一位正局级雕塑办主任。
1996年,在长春市文化广场的改建工程中,长春市首次在市中心竖起了地标性的主题雕塑——“太阳鸟”,该雕塑高37米,顶部的抽象太阳鸟(又名长春鸟)代表着人类对太阳的赞美和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它与雕塑前后矗立着的青铜男体雕塑、汉白玉女体雕塑以及北侧水池中的月亮石,共同体现出中国文化“天地人和、阴阳协调”的典型主题。一时间,这组雕塑与改建后的文化广场,成为长春的一道亮丽风景,赢得如潮好评。
随后的1997年,在时任长春市市长、后任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的倡议下,长春开始举办首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邀请展,本来计划连续进行三年,到2000年“千禧年”前正好为长春收集100件雕塑作品,但在第三届展览的告别酒会上,世界各地的雕塑家们居然为展览就此结束而惋惜不已,乃至于潸然泪下,热情好客的长春遂决定将邀请展再延长两年。两年后,已经深深被雕塑艺术魅力所打动的长春,又决定继续举办这项邀请展,每年一次。
就这样,在前往世界雕塑之都的路上,长春迈出了看似偶然却又实为必然的第一步。
雕塑家们的另一个家
随着长春国际雕塑邀请展层级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长春又于2003年和2008年分别召开了两届国际雕塑大会。首次大会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与,第二届增加到80余个。正是在第二届雕塑大会上,长春向世界郑重宣读了他们对于雕塑艺术的承诺——《城市雕塑长春宣言》:“将竭力为中外雕塑家提供广泛交流的平台,每三年举办一次世界雕塑大会,推动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长春雕塑可以说是起步晚,起点高。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专家创作、办事管理机构推进’一整套有效机制,被业界称为‘长春模式’。一方面,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坚持推进相关活动的举办和雕塑艺术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企业等也一同参与进来,提供人力保障和物质捐助,再加上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雕塑办来长期协调处理各种事项,艺术家在我们这里可以放心愉快地创作,长春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主管城市规划的长春市副市长王学战也是长春雕塑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与此同时,他还是刚刚成立的长春市城市雕塑学会的会长,今后凡要进入长春公共空间的雕塑,都必须经该学会审核通过后才可放置。
据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艺委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城市就开始了城市雕塑的建设,有的还专门建立了雕塑公园,可惜大多半途而废,像长春这样十五年如一日坚持关注、建设和收藏雕塑的城市少之又少。“我看到他们不断维护雕塑作品,举办各种研究和论坛,用心收藏各类雕塑精品,给艺术家以极高的礼遇,非常感动。长春是真正尊重艺术家的,对于雕塑的文化含量,他们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也能够凝聚起一批艺术家。”
长春为参加邀请展的世界各国艺术家们免费提供材料和为期两个月的食宿,这为雕塑家们提供了极好的创作和交流平台,因此,希望参加邀请展的艺术家越来越多。今年参展的104名雕塑家,即是在全球400多名雕塑家中择优选出的,均是代表该国艺术特色和最高雕塑水平的优秀艺术家。而来过一次的艺术家往往也希望“明年还来”。来自巴西的雕塑家伊里内欧·加尔西亚便是其中之一,热情好客的长春给首次来华的他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这位身着墨色唐装、龙纹绸裤边角点缀中式盘扣的老人说他最崇拜毛泽东,因此还特意选戴了一顶八角帽。“我太喜欢这儿了,尤其喜欢看中国人的笑脸,中国是这样的丰富、活跃、充满生机,给了我强烈的灵感,以至于我两次将原来的作品推翻,最终创作出这个完全用自然材料制作的雕塑《内心世界》。”
“为了让艺术家们熟悉了解中国,我们带他们进工厂、到农村、吃火锅,还教他们学习书法、国画甚至是太极拳,最后他们都爱上了中国。”据刘天府透露,现在长春“雕塑城”的名号在国外叫得甚至比国内更加响亮,在欧洲、非洲等地,长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与艺术家们的口耳相传是分不开的,正如吴为山所说,雕塑家的作品在哪里,心就留在哪里,因此,世界文化在长春产生了一种具象的交流与汇集。
雕塑艺术的“北国之春”
如今的长春,早已把对雕塑的热爱深深刻进了骨髓之中。
乘车经过长春市区,时不时能看到一尊尊雕塑掠过眼前,或高耸于绿荫围绕的马路环岛中央,或矗立在繁花似锦的城市广场,或者,就在咫尺之遥的路边。令人赞叹的是,这些雕塑作品个个独具特色,极富艺术品味,又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大部分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在开阔却不散乱的街景中,在艳阳与蓝天的映衬之下,整座城市的品格跃然而出。不得不说,长春简约大气却又不落俗套的建筑风格,乃至于大桥两边做成艺术造型的限高架,或许也与这座城市和雕塑艺术的水乳交融息息相关。
2009年,国家住建部和文化部从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全国661个城市已建成的5万多件雕塑作品中,评选出一批经典力作,拥有来自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401位雕塑家的448件作品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成为唯一荣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的雕塑公园。此前,这座雕塑公园还曾与颐和园、拙政园等20个全国历史名园一起,被国家住建部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公园”。
近年来,长春市与世界各国雕塑公园联系益发密切,不断典藏世界名作,如由法国罗丹博物馆从罗丹雕塑原模上复制的《思想者》、《巴尔扎克》和《青铜时代》等,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基础上,他们还多方引进中外雕塑艺术精品,不断增加雕塑艺术馆藏,陆续建成了长春国际友好城市雕塑公园、双阳国际雕塑公园、长春国际汽车公园、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等一系列城市雕塑公园,吸纳了大批优秀的雕塑艺术品。
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长春雕塑之路的宋春华对此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长春在雕塑的建设上能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弘扬主流意识,坚持精品战略,体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又能坚持服务社会大众,坚持积累,注重过程,这些宝贵的经验做法值得肯定和学习。
但长春显然不会止步于此,正如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所说,“一座城市想成为雕塑名城,仅仅靠收藏雕塑精品是不够的,还应该引领最新的雕塑潮流,成为新的艺术思想、艺术流派、艺术模式的产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的事很多,路还很长,还要继续努力。”
长春的雕塑情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