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亚斯特:咖啡工厂感受味蕾艺术
奴马纳:红酒可以当颜料
阿尔贝罗贝洛:不能错过的白色艳遇
今年我们从亚德里亚方向和第勒尼安方向走访意大利的东、西海岸,开启了一段艺术考察之旅。
我们从北到南,九天时间,走访了意大利的大城小镇。和艺术家们一起出行,一路上很多有趣的插曲。他们对日常生活和旅途中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美的敏感程度让我惊叹。虽然此次艺术考察之旅的行程没有涉及佛罗伦萨、罗马、威尔第和托斯卡纳这些艺术圣殿,但一路走下来,我发现了意大利另一面的美。这是脱离了我脑海里已经固化了的典型意大利印象的美,没有了名家名作的辉煌与厚重,我们从巨人的肩膀走下来,用自己的眼睛来看意大利,这才发现,无论在多么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里,都有看不完的艺术和说不尽的艺术家们的故事。
特里亚斯特位于意大利亚德里亚海的最北部,和斯洛文尼亚接壤。原以为这里是非常安静的一片海湾,实际却并非如此,特里亚斯特是亚德里亚海上重要的港口,所以这里既有深沉古典的老城,又有颇为现代的工业新区。意大利著名的Illy咖啡生产工厂就坐落在工业新区。这是一家用一百多道工序才完成从选择咖啡豆到打包出厂的顶级厂商,在工厂的接待大厅里,还有一个艺术陈列区,陈列着全球几十位艺术家为Illy咖啡专门设计的咖啡杯,每一个都相当精致,让人忍不住想要把玩一番。在工厂的咖啡厅细细品尝一杯著名的Illy咖啡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舌头和味蕾的艺术,如果你还不擅长品读,不妨去工厂的咖啡培训课堂里听上一节课。
波尔察诺是上阿迪杰地区的首府,也是意大利唯一一座说德语的城市。这里的居民用德语和意大利语交谈,街道名称和交通标志也都是德意双语,但楼宇建筑却充满了德奥风情,就连风味小吃也延续了奥匈帝国时的传统。我们的导游就是德意混血,有着意大利人的名字和德国人的姓,听他讲当地这些文化冲突下的小故事,很是有趣。
这个城市最大的亮点是考古博物馆,冰尸Otzi的存放地。五千年前,一个背着未完成的弓箭、药品、食物、取火工具,穿羊皮衣、戴熊皮帽的男性,在波尔察诺附近攀上雪山,却被人一箭取命。一场大雪掩埋他,随即被冰川永远封冻,完好保存至今。五千年后,我们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看着他那还带着弹性和光泽的皮肤,听着关于他如何遇害的种种猜想和论证,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特兰托是特伦提诺省省会,该省是意大利最北部的省,与奥地利、瑞士接壤。这个与威尼斯相隔300公里的小城,是一个被中世纪氛围和文艺复兴色彩环绕着的城市。漫步小城里,那些外墙绘满壁画的房子深深吸引了我。也许这些绘画不是全世界最精彩的,但这是莎翁时代的原作,近乎完美地展现在街头的房子上,仿佛丝毫没有发觉自己的美的女子,如此真实。眼前古朴的外墙上,碧蓝背景上白色的双面女神驾驶着马车,揉揉眼,很难相信自己正行走在21世纪。
晚上入住特兰托附近的阿尔卑斯山里,酒店在半山,下面一个大湖,风景绝佳。以为能看见日出,早起,却遇上多云。光从云里渗透过来,射在半山上,很有油画的质感。同行的画家徐华翎说,那光线,好像天使"扑沓扑沓"地扇着翅膀下来了,真是形容地太贴切了。
当健壮黝黑的贡朵拉船夫,大声地唱着意大利民谣从桥洞中穿过时,我才意识到我已人在威尼斯。关于威尼斯是如何美好,大概已经不需要我再多做赘言了。但想要全面体验威尼斯,不一定要选择昂贵的贡多拉。你完全可以在圣马可广场上慢慢踱着步,选一家喜欢的露天餐厅坐下来,点上一杯咖啡或一盘意大利火腿搭配哈密瓜的头盘,边慢慢享用,边看这里的人来人往;或是索性穿上平底鞋,花时间穿梭于曲折小巷,挖掘自己喜爱的艺术品。与米兰的超级时装专卖店的风景不同,在威尼斯有不少有趣的时装精品店,而且它们或多或少都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费拉拉,建立于公元前六至七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化和艺术古城,现为费拉拉省的首府。古城的中心仍然是一串相互关联的广场,广场的围合是通过四周矗立的兼具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的主教堂、中世纪修建的市政厅、古城堡以及市民的商业中心而形成的,这种典型的城市中心构成体现了神权与世俗、政府与市民的融合,而且不分高低。
这里有太多值得好好一说的地方,比如被保护完好的古城墙,比如几百年不变的有点崴脚的石子路面,比如五月每个周末都举办的民间古老竞赛。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们入住的费拉拉酒店,推开窗户,窗外就是护城河环绕着的埃斯特大公城堡,红色的瓦闪耀着太阳光,屋檐停着的鸽子悠闲踱步,这一切都被我的窗户框框成了一幅流动的画。
马尔凯是意大利重要的农业大区,它夹在东边的亚得里亚海和南北走向的亚平宁山脉之间,抱海环山的地理条件及海拔特性,促就了其农产品的多样性,同时也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马尔凯葡萄酒。我们在小镇奴马纳的一家酒庄里品尝到了马尔凯的著名红葡萄酒若索·科内罗,并探访了葡萄酒的储藏室。在这里,姜吉安老师突然迸发出了灵感,以红酒作为颜料开始作画。
沿着亚德里亚海,一路南下。车在海风的呼啸里开动,路渐渐升高,等再停下时,海面已在百米的悬崖之下。站高望远,海水超蓝,蓝得有些不真实。悬崖边有条沙土路,很陡的坡度,斜斜地插向海滨。沿着路往下走,路旁有半人多高的草。透过草丛,能看见下面的海水里有巨大的木架,直直斜斜地搭在一起,这是这一带有名的捕鱼机,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再回头,发现姜吉安老师和张小涛老师已经下到了水边。第一次亲密接触雅特里亚海水,远看的碧蓝捧在手里却晶莹剔透,从手指缝里漏下去,洒在大石头上,散成无规则的一摊水迹。姜老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摸出了笔和纸,找块平坦些的石头上摊开了,用毛笔蘸着海水开始创作。全自然的海水,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清澈的墨汁了吧。
阿尔贝罗贝洛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之滨的普利亚大区,这个距离希腊不远的小城很有点希腊的味道,城里保存有1000多座美丽的白色圆锥顶石屋———楚利,被浪漫的意大利人惊叹为“旅行中不能错过的白色艳遇”,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楚利的特色是墙壁用石灰涂成白色,屋顶则用灰色的扁平石块堆成圆锥形。据说是当地人为了逃税而造,收税时就把屋顶拆掉,表示这里没有人居住。在夕阳下漫步在阿尔贝罗贝洛宁静的“天堂小道”上,满眼都是白色的楚利。雪白的石墙、屋顶上光怪陆离的装饰图案和高墙上悬挂的稻草人,装饰有公鸡造型风向标的石烟囱飘出阵阵炊烟,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马特拉是此次旅行的终点,也是最令人舍不得离去的一站。原来意大利人也知道,把最好的留在最后。马特拉可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镇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主要的城市建造基础则是在公元前三世纪由罗马人打下。如果阿尔贝罗贝洛的石屋会让人觉得里面住着可爱的童话人物,那马特拉的岩屋应该会让人觉得里面住着的穴居原始人。这里是当年梅尔·吉布森拍摄《耶稣受难记》的地方,因为这里的环境几乎重现了两千多年前耶路撒冷的景色。
岩屋区内地面都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与上上下下的楼梯,要来探险得先穿一双好一点的运动鞋。顶着艳阳穿梭在古老的岩屋群,很容易在一条条空荡荡的石板路迷宫中迷失了方向,反射在岩壁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这里没有来来往往的游客,只有偶尔从小巷另一头传来的稀落脚步声与微弱的低语,走在其中所感受到的历史冲击绝对是这趟意大利之旅最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