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当代?何为当代艺术?何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符合本土逻辑,才能发扬传统精髓,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国方式,才能不唯西方的马首是瞻?中国画能否当代?如何当代?上述种种正是本次展览《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次展览既关乎中国画的当代化,也关乎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创性,展品突破了国画的笔墨限制和材料限制,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和探索,并强调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应立足于本土资源和传统资源,从中国文化的脉络中寻找契机。
本次展览的标题《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让人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刘国松放弃笔墨语言的主张,80年代中期李小山 “中国画已经死亡”的论断以及90年代初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理论。本次展览对这些论述做了进一步探讨,不仅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阿瑟·C.丹托等人的艺术终结论,更是以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强有力的依据,让一切不言自明。其中“笔墨终结之后”是针对国画和传统问题而言,认为国画应该突破媒材的束缚和笔墨的束缚,应该寻找更为广泛的传统资源和当代手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可能性。笔墨的终结,并不是说笔墨从此消亡了,而是笔墨主导地位的终结,新的多元价值时代的开始,相当于西方艺术中“再现模仿时代”的结束。“中国式风景”则针对中国当代艺术问题而言,在追求当代的时候要有底线、要有所收敛,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搬西方。这底线不在于所用媒材,也不在于创作手法,而是中国精神、中国特质。只要守住这样的底线,那么一切媒材和手法都可以为我所用,而不用担心作品沦为洋奴;只要守住这样的底线,可以畅游于一切传统资源,而不会为之束缚落入前人窠臼。
本次展览共有15位参展艺术家,上至已经作古的郎静山、吴冠中,中到尚扬、申凡、夏小万,下至未届而立之年的年轻艺术家,突破了时代、年龄的限制,既有纵向脉络又有横向梳理,既有回顾又有前瞻。参展艺术家来自祖国各地,其中有3位来自台湾地区。展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国画、油画、炭笔画、装置、摄影、影像、互动多媒体等,突破了不同媒介、艺术门类的差异,兼容并包。展品虽形式各异、各具特色,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很中国,很当代。
比如,郎静山是以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人,他创造了讲气韵、重意境、师古法的集锦摄影法。吴冠中一反传统国画的作画程序,从写生入手,创造了非常有中国风味的水墨画。尚扬一方面使用传统的画布和油彩,另一方面借助数码技术获得的图像来组合画面中的自然山水。申凡以霓虹灯管代替笔墨重建笔情墨韵,一扫霓虹灯给人留下的固有印象,洗尽铅华,无比空灵。夏小万对国画山水空间加以解剖、重构,创造了奇妙的“空间绘画”。从参展作品中,人们可以真切地体验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中国气质和当代气息,它们既唤起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古老记忆,又洋溢着清新活泼的时代气息和实验的、探索的当代精神。因此,《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并不是徒有空洞的理论和口号的展览,也不是众多理念大于形式的展品的罗列,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作为依据的。
从本次展览中,人们可以看到,当代艺术不仅是时间问题、媒介问题,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国画可以很当代,也必须去当代,古贤不也是一直强调笔墨当随时代?而且,国画要进行当代发展,应该突破笔墨独尊的观念,建立新的多元的评判标准和价值体系。另外,国画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国画不当代,何谈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应该立足于本土资源和传统资源,并从中国文化的脉络中梳理和提炼出原创的要素,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将于2011年9月8日正式开幕,届时会有古琴演奏、昆曲表演和茶艺表演,展期达半年之久。9月9日-10日,本次展览将与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合作,设两场VIP参观专场。本次展览所在展场本色美术馆位于苏州吴中区,从2008年底开馆,以“二十一世纪的东方美学”为主要学术方向。这里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场所,也是生活美学的实践场所,这里不仅有专业的艺术展览,也有和展厅空间有机结合的徽州古建,还会不定期举行清雅的古琴演奏、茶艺表演和美食文化周等活动,将给观众提供全方位的美的熏陶和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色美术馆以及本次展览的学术定位和郎静山毕生的艺术追求有着一致性,郎老家属将捐赠本色美术馆郎老摄影作品一件作为永久收藏,此举也是郎老艺术回归大陆的一个开端。
展览信息:
展览: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
学术主持:许江
展览总监:陈翰星
策展:项丽萍
开幕式: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16:30
VIP专场:9月9日-10日,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VIP参观专场
展期:2011年9月9日﹣2012年3月9日,10:00-17:00(周一闭馆)
地点:本色美术馆(苏州市吴中区通达路219号)
9月8日14:00,9月9日和9月10日09:30,分别有免费大巴从上海展览中心(南京西路1333号7号门)出发送阁下至本色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