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宋徽宗的《临唐怀素圣母帖》拍出亿元高价,到2010年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出4亿多元的天价,只用了两年。无怪乎收藏家蔡一鸣在第二届华人收藏家大会上说,这是“有史以来收藏业最蓬勃的时代”。
同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也于2008年举办第一届,到去年11月5日,第二届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时,就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南非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180余名嘉宾,以及大陆的收藏家、鉴定家、艺术家、学者、艺术经纪人、投资人和新闻界人士等600余人,发展速度迅速。出席大会的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王定乾说,到目前为止,中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市场的前10名成交记录中,4件是书法作品,6件是绘画作品,其中9件都在华人收藏家手中,这表明华人收藏家已主导了新的话语权、新的审美观甚至新的定价权,在此时此地召开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义。这意义中,相比于中国国力的强盛,我更看重对中华文物的宝贵价值和华人收藏重要作用的肯定。
《砥柱铭》拍出4亿多的高价,大会秘书长祝君波特邀黄庭坚研究专家傅申到大会上释疑解惑。本只安排15分钟讲座,可傅申表示:“我至少要讲一个半小时。”大会现场,听众的热情反应让这场超时讲座又延长了半个小时。这其中自然不乏真伪之辨,但何尝又不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的探讨呢?张五常、曹兴诚、何家良、张宗宪、唐贝洽、章利国等收藏家和专家更就收藏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关系、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中国收藏与中国收藏学等课题发表演讲,提出了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卓越见解,从不同角度交流了收藏的新经验,探讨了收藏的历史底蕴和收藏领域的新问题,彰显了华人收藏的成果,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推出煌煌9卷本《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的劳继雄也参加了这次大会。但铭刻在他记忆中的,无疑是另一个人数寥寥但规格极高的“大会”: 1983年6月,经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文化部文物局牵头,成立了以谢稚柳、启功为组长的中国书画鉴定小组;考虑到谢稚柳先生年事已高,又和劳继雄有师生之谊,上海博物馆派劳继雄参加鉴定组工作,既随行照顾老师的生活,又可帮助处理一些事务。鉴定小组历时8年,巡回鉴定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对208个单位和一部分私人收藏进行了鉴定,共过目古代书画61000多件。这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现存古代书画所做的鉴定甄别工作,可以说是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一次壮举。劳继雄是鉴定组专家的三名助手中唯一全程跟随的,他耳听手记,写满了68本笔记本,完整记录了8年的鉴定过程。这些笔记本跟着他漂洋过海到美国,又跟着他漂洋过海回故乡——上海博物馆其实并没有规定劳继雄承担记录任务,但他有心而好学,对画题、款识、新的发现及老先生们鉴定时的不同意见等都一一作了实录。因为劳继雄的用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鉴藏价值的《书画鉴定实录》在20多年后得以出版,是当时中国顶级鉴定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等留给后人的极为珍贵的鉴定资料,更是中国优秀的书画艺术家们对古代书画艺术的一次总结和传扬。如今,劳继雄自己也是知名的画家和鉴定家。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世书画由于天灾或兵燹,经历了无数次的聚散离合,大量国宝或流失、或损毁、或分离,慢慢变得面目模糊,踪迹无所寻,只有恰逢盛世或者帝王癖好,才会进行大规模的书画典籍整理。而劳继雄的这68本笔记本涵盖的国内现存古代书画作品,甚至超越了宋代和清代的典籍整理。
马未都曾言:“我们文明的魅力很难用语言来表现,无论是谁,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面前,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书画不言,器具无声,但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勾勒文明的发展过程。19世纪中叶以来,外辱纷至,中华民族的大量国宝流失海外,中国珍藏遭受莫大损失。即便是和平年代,中国文物也遭受过空前浩劫——但也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使得劳继雄、马未都等人有机会“走进文物领域,深知此处积淀之厚,非一世之功不可攻入”,从此被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征服,并成为传承与发扬其魅力的中流砥柱。
“这是有史以来收藏业最蓬勃的时代”, 收藏和资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紧密,然而收藏之盛下,天价还是表象,投资还是手段,商业还是桥梁。但只有当大多数人流连忘返于各类博物馆,开口便能道各种藏品艺术上的一二精妙之处时,大约才更接近收藏家于文化上的用心,接近藏品存在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