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化 机遇与风险并存
http://www.socang.com   2011-08-15 14:14   来源:江南时报
  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了近300亿的市场份额,位列世界第一。疯狂的数字背后,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的行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以银行、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纷纷介入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品理财产品及基于艺术品的金融产品频频问世、层出不穷,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时代也就此开启。

  进入2011年,随着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艺术品份额化电子交易以来,一股艺术品金融投资热浪正席卷着全国各地。到2011年5月底,国内继上海、深圳、天津、合肥之后,广州、郑州、成都、沈阳、济南、武汉、长沙等地都已相继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还有北京、大连、西安、南京、厦门等多个城市正在筹备文化产权交易所。文交所总数已突破20家,虽然各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交易模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将艺术品产权金融化。

  随着艺术品金融化大幕开启,艺术品投资的热潮涌动,如何开展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已经成为关心艺术市场的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8月7日,CACIF2011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各方艺术品投资人士云集北京,深层次探讨艺术品金融化及艺术品产权交易的模式、投资策略及风险分析。

  艺术品金融化要有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

  对于艺术品金融化时代的来临,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是艺术品金融化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影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关注的。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合作总监秦昌桂在论坛上表示:艺术品金融化对市场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扩大艺术品投资者的范围。艺术品金融化以后,必然产生专业的中介机构,投资者没有必要懂得艺术品,只关注利益就可以;第二,促进艺术品繁荣;第三,促进中间产业的繁荣。目前,艺术市场只存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所的出现,在于搭建文化公司、画廊、个人收藏者和机构的交易平台。

  高回报率是投资理财关注的焦点,对于艺术品金融化,最核心的就是市场的准确判断:一是价值的正确评估,偏重于学术性。二是艺术品市场的准确判断,偏重于市场性,两项要有机结合才是艺术品金融化的根本所在。

  北京大学文化金融研究所主任喻文益表示:艺术品金融化仅仅有政府的支持还不够,还要有艺术鉴赏及艺术批评等专业人士进行大众普及教育,在大的审美环境的影响下,完善交易制度,及其价值评估等一系列的配套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金融化的支撑体系,是金融化时代下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前提。

  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风险与对策

  如雨后春笋般的文交所,虽然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但是艺术品证券化或者金融化在发展中将会遇到怎样的风险,以及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是近期艺术市场热议的话题。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亲历者、见证者,原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把文化产权交易所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艺术品的证券化问题,二是产权交易所的问题。他认为,艺术品的证券化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打包和分拆。

  张新建归纳艺术品的证券化有三个特点:第一将艺术品整合成一个资产包,折合成均等的份额,形成标准化的交易方式。第二采取集中竞价或者标准化合约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转让、连续进行交易。第三艺术品证券化,包括艺术品的托管与保险,鉴定与评估,发行与交易,以及艺术品退市等业务流程。

  张新建认为艺术品证券化有五大难题:第一艺术品鉴定与评估缺少权威公证的机构,这也是金融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主要障碍;第二艺术品的资产包总量偏小,容易被承销商或者是庄家以及其他的投机商操纵,作为人为炒作的工具;第三艺术品的价值与市场的价格以及证券化的市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第四退市机制不完善。第五艺术品上市以后,不具备价值成长性,交易价格依据难确定。

  面对当前艺术品证券化五大难题,张新建认为:选择适当的机会尽可能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让艺术品证券化风险软着陆,根据谁批准谁负责,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是解决软着陆最佳的选择。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2011首届牡丹江镜泊湖国际公共艺术节征稿启事(图) 2011首届牡丹江镜泊湖国际公共艺术节征稿启事(图) 官窑中的官窑—— 官窑中的官窑—— 记中翰清花秋拍两件珐琅彩瓷器(图) 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在世贸商城推出贺友直的“城市边角”(图) 2011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在世贸商城推出贺友直的“城市边角”(图) 【专文】复制的意义—版画的艺术价值 【专文】复制的意义—版画的艺术价值 一洗万古凡马空——记徐悲鸿《双马长驱》(图) 一洗万古凡马空——记徐悲鸿《双马长驱》(图) 中翰清花秋拍 中翰清花秋拍 中华名酒荟萃(图) 中国独家专访:苏富比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图) 中国独家专访:苏富比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图) 雄鸡海棠图(图) 雄鸡海棠图(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