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故宫人的傲慢
http://www.socang.com 2011-08-15 09: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时候,只读过一年私塾的父母教育我,不能做坏事,否则,会遭雷劈的!
从此,我怕雷声,怕闪电,甚至怕下大雨。后来知道了党纪国法制度,还是觉得天谴更厉害,因为它无处不在,说来就来。
天谴威力如此之大,我以为,就在于它来自我们的内心——内心的畏惧。
在谈到故宫最近的一级文物被毁时,在谈到如何处理相关责任人时,在谈到故宫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如何强化制度落实、如何提高人员素质与责任心时,在谈到文物保护的任重道远时,我想起双亲给的简单且有效的家教,愿意与故宫的上上下下共勉:对于中华文物,我们既然要承担保护之责,就得有热爱之情,更要有敬畏之心。
我们有五千余年文明史,但是,因为反反复复的战争与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特点,历朝历代的遗存莫过于故宫。故其在自编的大型画册《故宫博物院》中自豪地说“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群”;又说“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宫廷收藏无可比拟”。别的不论,说故宫“规模最大”首先意味着为了建设它,曾经耗费了当时“最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说故宫“保存最完整”则意味着又在上述巨大开销之上增加了“最大”的时间成本,因此,无论是建筑,还是收藏,故宫的一切应当有如苍天般崇高的地位,不爱惜之,就是对劳动的不敬,就是对技术的不敬,就是对艺术的不敬,就是对文化的不敬,就是对悠悠岁月的不敬,就是对无数你我他先人的不敬,就是对天地万物生灵神圣的不敬。而且,还是对未来的不敬。如此为前人在天之灵审视、为后人无尽之力追索的事,有谁敢大意?!当年,在日寇兵临城下之际,故宫人组织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物大南迁,路途何其迢迢,情形何其险恶,几千箱文物无一受损,没有刻骨铭心的敬与无微不至的爱是不可能做到的。如今的条件是空前的优越,岂有文物平白被毁之理?!
我相信,故宫人的自豪感是充分的,即使在遭遇了这许多“门”之后的今天,也是如此。从其有关负责人的几次“临门一脚”——那些介绍、解释、分辩,甚至道歉中,可以感觉到那种骨子里的优越感。这被人指责为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傲慢,但我依然愿意理解为是一种文物保护者的神圣。只是,这种不可侵犯的感觉到了工作当中,不知道能不能很快地转化为一种五体投地的谦卑,能不能表现为一种对于千古文明的敬畏。从兹要求,故宫相关的那些制度、规定、方案等等,虽然是“内部规定”,外人无从知晓,但我依然觉得大多有修改的必要。当北京的记者就北京故宫文物被毁之事采访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关专家时,我们知道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的规定,也可以立判两院在管理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制度与从业者的言谈中,感觉到了文物的神圣凛然与接触者的小心翼翼。因此,北京故宫博物院应当修改的,首先不是那些条条框框,而是其出发点——一定要把故宫的一切视为神圣。改用前人的“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为“触手之处即神明”。有了这个出发点,任何文物就不会在一次简单的操作中毁于一旦,一个瘦小的小毛贼就不敢在城池森严的故宫如履平地,故宫的部门负责人就不会犯低级的文字错误且强词夺理,故宫的领导们就不会在那儿步步为营、四处堵枪眼,广大民众就不会还在那儿为故宫的某处不见天日而担惊受怕、因为某些人的虚与委蛇而愤愤不平……
有人说得好,故宫不是故宫人的故宫。我想进一步说,故宫也不是北京人的故宫,也不是中国人的故宫,也不是我们当代人的故宫。但是,出入故宫的除了匆匆游客,就是故宫的工作人员了。因此,我们只能苛求于他们,并由此推而广之地苛求于全国的文物工作者。也希望各级政府为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苛求而努力解决文物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许多年来,我们动用了现实的力量,在不时地高喊,在不断地落实:要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要提高文物工作者的素质,要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但是,文物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所以,我们有必要调动“天地神明”的力量,调动雷霆万钧之力。
故宫和各地文物保护单位一定有避雷针,但是,如果滚滚雷声不是来自天际,而是来自每个故宫人与文物工作者的内心,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位故宫人与文物工作者内心的良知与良心都归于文物保护,我想,其威力会不亚于党纪国法院规的,最少,它会是这一切的最有力最全面的补充,因此而使不可再生的文物万无一失。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故宫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