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件艺术真迹看英国青年艺术家
http://www.socang.com 2011-08-12 14:42 来源:羊城晚报
“英国制造”巡回展第三站香港开展,10月9日闭幕
达明安·赫斯特作品亮相
Young British Artists
YBA?
YBA,即英国青年艺术家 (Young British Artists),是一群大部分在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毕业于伦敦金匠学院(Goldsmiths College)的艺术家。这批年轻艺术家大敢于运用不同媒介及材料,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有学者认为,这批青年艺术家的出现,象征着英国新文化、新社会景象的诞生。YBA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时至今日,他们已负盛名,当中的代表人物包括达明安·赫斯特、莎拉·卢卡斯、吉莉安·韦娅灵及马克·渥林格等。
你想了解英国当代艺术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水平及发展历程吗?继成都和西安之后,“英国制造———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展1980—2010”中国巡回展第三站日前在香港开幕。此次展览精选了35个英国艺术家单位于1980至2010年间近150件的真迹,其中包括多位英国“特纳奖”(Turner Prize) (于1984年设立,首个给当代年轻艺术家设立的奖项)获提名或得奖的艺术家的作品,如Damien Hirst、Sarah Lucas、Mark Wallinger及Gillian Wearing等。香港展览到10月9日结束。
英国文化协会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最丰富的英国现代及当代艺术收藏的机构之一,收集了1650名英国艺术家所创作的8500件作品。此次精选的近150件作品,反映了过去30年英国艺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历程。
英方策展人德尔芬·爱丽尔表示,运用“英国制造”这一理念,是为与“中国制造”相呼应,以此反映中英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英国文化协会艺术及创意工业总监陈永刚介绍说,英国文化协会自1930年代末就开始搜罗世界各地已成名或新晋的英国艺术家作品。此次展览专门选择相对二线的城市,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英国当代艺术。
世界红人之作
达明安·赫斯特作品
《最后的晚餐》
提起《最后的晚餐》,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达·芬奇那幅展示耶稣和他的12门徒的旷世之作。而号称世界艺术圈第一红人的英国前卫艺术家的达明安·赫斯特则创作了当代版的《最后的晚餐》。赫斯特版的《最后的晚餐》,由13幅单件丝网版画作品构成。赫斯特用英国餐馆的食物名替代了药瓶贴纸上的化学成分名,药瓶贴纸成了一顿以毫克剂量计算的晚餐食谱,有香肠、沙拉、肉圆、鸡肉、腌牛肉、三明治等。与达·芬奇的版本相比,这13幅作品表面看似没有任何宗教色彩,但却不乏 “宗教似的神秘”———什么样的人会给食物贴上药物标签?怎样的人会吃以毫克来计量的食品?最后的晚餐之后会发生什么?……这一切足以让观众浮想联翩。
《美丽鲜橙溅于一片丰蓝中—真淘气》
赫斯特认为颜料能使自己亢奋,他用两种活泼鲜明的颜色和随意的“泼墨”展示了一种冲击力和爆炸力。作品强调创作行为和作画过程,没有对画面布局、颜色以及其他的精心安排,让作品结果成为未知数,似乎一切都是偶然但又是在画家本人的掌控之中。
精彩之作
莎拉·卢卡斯《自画像》
《自画像》系列是卢卡斯最深入人心的作品。像中的卢卡斯无论长相还是装扮都是中性,抑或说无性别,表现得那么粗犷,那么强硬,斜着眼看世界。酷爱自拍的卢卡斯将自己对女性主义,对身份(identity)的理解融入自己的艺术观中,自成一家。
马克·渥林格
《皇家爱斯科赛马会》
皇家爱斯科赛马会,以其盛大的皇家气势和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作品中,马克·渥林格用英国皇室豪华马车的游行队列和女王及爱丁堡公爵刻板、千篇一律的特写镜头,呈现出一个荒谬、机械的英国传统。
吉尔伯特与乔治《精神压抑》
吉尔伯特和乔治是生活中和艺术上的伙伴。作品以二战后日本政府作为赔偿赠予英国的一棵树为创作灵感,由16幅拼图组成一棵枝干扭曲、毫无生命力的无叶树,加之浓重的黄色背景和黑色的轮廓,让人不禁联想到压抑、黑暗、畸形生长和死亡。
艺术可以这样?
你以为你看到的就是事实?
艺术家:格文·托克《面孔》
托克的作品大都在探索权属、真实性和身份等问题,且常以自己为主角。《面孔》也不例外,作品仿效了安迪·华荷的创作技法。1980年代,华荷以他的对手德国艺术家约瑟夫·波以斯的面孔,制作了一幅版画以挑战其可信性。托克不忌讳地以这种手法,制作了六幅人像,乍看之下以为是猫王、切·格瓦拉和約瑟夫·波以斯。但细看究竟,画中人其实是托克作了偶像人物打扮的造型,借此再一次对身份概念提出质疑。
浮云、咆哮体也能变成艺术?
艺术家:马特·法兰克斯《轰!!》
浮云、咆哮体有木有!无论从作品外形还是名字看,《轰!!》都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这个由大型泡沫塑料制成的幽默雕塑品《轰!!》(Fooooom!!),结合了传统的制作雕塑技术及现代流行文化和物料。法兰克斯表示:“《轰!!》是一件思想雕像的三维作品,目的是显示巴洛克艺术、流行文化和人类启发的意念。作品中的爆炸是隐喻的体现,它在破坏中变成安全及演变成和善的卡通软云、是巴洛克艺术及能量爆发意念的图像描述。”
儿童填色簿里都是骷髅?
艺术家:积克与迪诺斯·查普曼《我的巨型填色簿》
儿童填色簿不应该是亲和可爱的吗?但在这部包含二十一幅蚀刻画的作品集《我的巨型填色簿》里,查普曼兄弟却发挥了荒诞的想像力,参照从戈雅到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图像,为儿童画加入了阴森黑暗的一面。表面看来,这些画面只是编号连线图画,但细看之下,便得知其负面的意象———可爱的玩具熊变成内脏外翻的怪兽、手执鲜花的侍女从爆炸的房子里逃出、巨大的海洋生物成为一只猴子的避难所、画中人物的脸都是骷髅组成的……黑与白,正与反,人的两面性,作者的创作意图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青年艺术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