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正在扩大
http://www.socang.com 2011-08-12 10:44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唐子韬
雨后的北京空气清新,人声渐渐安静的午后,沿着苹果社区的二十二院艺术区,周围的画廊店铺热闹开张。没想到,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这里又大变模样,画廊、美术馆、艺术沙龙、古董店、名茶坊等各式艺术与生活的店面红红火火。
记者如约来到“和静园茶人会馆”,采访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界的传奇人物——李冰,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年会发起人之一、和静园美术馆的建造者。
只有必然
李冰面带微笑,目光锐利而语调温和。说起从事当代艺术收藏,李冰称之为“一种摆脱不了的情结”。这位20岁如愿考入鲁迅美术学院、25岁怀揣梦想下海经商的中年男子,时至今日,聊起他收藏之初的故事时,淡定从容。
2005年,东宇美术馆的建立者东宇集团企业出现了经济危机,需要资金来周转运营,一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李冰,接手了东宇美术馆当时的全部藏品,其中包括张晓刚(微博)、方力钧(微博)、王广义、岳敏君、曾梵志等众多一线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的重要作品。在他看来这件事情“永远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因为在东宇集团出现经济困难之前,他就已经就这批藏品与东宇方面商谈了两次,表达了接手这批艺术品的强烈愿望。
在旁观者眼中,能够以600万元的价格获得如此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简直就是当代艺术史的奇迹,而李冰在其中看到的却是重大的责任。他要建立一家美术馆,给这批重要艺术品一个完满的归宿。
接力者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际艺术界走红了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被国内的一些人关注。李冰开始零星地进行过一些收藏,但尚未成规模,而2005年的这次机会,让他完整地保存了一批具有很大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这批收藏共有82件作品,其中架上作品79件,录像作品3件,收藏录像作品可谓是中国收藏体系中的前卫之举。自从接手这批收藏以来,很多国内外的艺术经纪人和拍卖行纷纷趋之若鹜,联系李冰、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这批藏品的来龙去脉,希望帮他将这些作品出手,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了。
“我想把这批东西留下来。当时我跟东宇的董事长庄宇洋也承诺过,我会接力跑,我不能违背这个承诺。”
2006年,李冰来到北京宋庄,在著名策展人、批评家栗宪庭(微博)的帮助下建立了和静园美术馆,收藏展出这批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这是其中每个艺术家最成熟的时期,也是艺术状态最好的时期。
美术馆建立之后,李冰又陆续收藏了很多作品,他不断地在关注艺术家对社会、历史、文化的解读力,那种像手术刀一样的解读力。一座美术馆,在有心人的眼中,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上的一段华彩篇章。
当代收藏的眼光
当代艺术收藏不同于传统收藏,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捧着艺术史按图索骥。对于当代艺术收藏,李冰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验。
“好的当代作品,你能感觉到它的不同,因为它在过去的文化意识形态当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念,又与每个个人的内心情感和需要表达的东西相一致,这就是当代艺术。”李冰认为,他所收藏的当代艺术家,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驱,是通向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铺路者,他们在历史上的价值不可磨灭。
当代文化在历史的链条当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经历从前卫到经典的转化。李冰并没有按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经验来判断今天的艺术,他关注的是艺术历史发展的线索。“好的艺术家能够用心地来思考他个人对一个时代的感受,只要他表达得准确,只要他具有高度的个人气象和风格,只要他具备原创性,那么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不断攀升,这在李冰看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因为这说明中国收藏人的境界越来越高,眼光越来越好,判断力越来越强,对学术的定位越来越准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即便是无法拍得想要的作品,李冰也不会沮丧,取而代之的是高兴,为中国收藏群体日趋成熟而高兴,这是中国文化的希望。
跟着最好的画廊买画
当记者问到收藏当代艺术的方法时,李冰给当代艺术爱好者提出了一个简洁的建议,那就是“跟着最好的画廊买画”。
画廊属于一级艺术市场,好的画廊在挖掘艺术家方面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你可以选择一些画廊,它们推哪个艺术家的展览你就买谁的作品,不需要你来考虑,因为画廊已经替你完成了艺术上的判断,这是一个捷径。”国外一些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画廊,都会拥有一批相当稳定忠实的藏家,正是因为这些藏家在画廊的工作中受益,画廊提供给他们的艺术家都非常优秀。
单凭个人的判断,那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周期会很长,也会走很多弯路。如果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还可以聘请几位艺术顾问来整理收藏的线索,提供收藏的建议与判断,这又是一个捷径。
面向未来
“经济价值并不是艺术收藏的最大价值,我认为文化属性才是它最大价值的体现。”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待当代艺术,使得李冰的收藏思路具备了面向未来的主旨。
当代艺术的主要方向是改变过去的审美趣味、审美方向和审美标准。历史必然往前走,艺术必须变革,文化也要变革,但是文化的核心不能丢,东方文化的核心不能丢。
李冰关注的是站在文化脉搏上的艺术家,站在东方的文化血脉上,用国际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与文化,这就是艺术的未来、文化的未来;他看重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的判断,以及对文化的心理解读方式,凭借东方的文化精神,凭东方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当代艺术为未来的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活力和创造力。
留住文化
如果说收藏是李冰个人戒不掉的“瘾”,那么收藏家年会则是他文化观的全面呈现。
2009年,李冰在上海发起了第一届收藏家年会,初衷在于通过年会来不断扩大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影响有识之士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并把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留在国内。
经历了两届收藏家年会之后,李冰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发展势态非常乐观,因为有很多人像他一样在不断推动收藏事业的前进。
采访将近结束的时候,李冰提到一句让他颇为感动的话,“最大的慈善是留下文化”。
“为了生活、为了家,这是收藏的第一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不仅让我的家人生活无忧,而且也让别人生活无忧;而再往上一个境界,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我想,未来中国会有更多这样有境界的人要把文化留下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收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