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米勒展览面包雕塑
http://www.socang.com 2011-07-28 16:34 来源:时代周报
与社会进行母亲与喂养的对话
艺术家比阿特丽斯·米勒在上海的个展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沙尔瓦·瑞加娜的纪念品”。在上海多伦美术馆展览现场,米勒甚至穿上了白色的围裙,戴上厨师帽,开始制作面包。从和面开始,这位意大利-瑞士籍艺术家用面粉制作出了一个女性形象面包,还用果仁妆点来凸现女性的眼睛和胸部。
“好了,制作完毕。”装扮略显夸张的米勒拿起面包,向在场的观众展示,“现在只要把它放进烤箱里,几分钟后就可以食用了。”
展览的另一侧,巨大的墙面上展出了各种形象各异的面包女人的照片,从未烘烤的白色,到烘烤后的焦黄、油亮。“它们都已经不存在,我制作出这些雕塑就是用来馈赠朋友,这些照片中的‘女人’已经被吃掉了。”
很难想象这一系列的行为与艺术何干,暂且先将其看作面包女人们的聚会吧。
可食用的女性雕塑
米勒是一位意大利面包烘焙师的女儿,这成为她如今制作面包雕塑的最根本原因。
“我从小生活在面包烘焙的气息中。”米勒站在众多的面包女人照片前,开始回忆她的童年生活。作为家里的长女,需要为父母分忧,所以几乎是在孩提时代起,米勒便掌握了面包烘焙技术。瑞士籍的背景也让米勒的面包烘焙技术带有浓厚的“面包王国”瑞士的文化传统。
“但我其实最初非常讨厌面包。”艺术家话锋一转,“这种周而复始的烘焙,让我发誓决不做与面包有关的工作。而且从小我便立志做一位艺术家。”这种刻意的远离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米勒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她关注“神圣”的主题,关注无形的情感,女性的话题也成为她个人的鲜明特色。
但是童年的记忆,有关父亲、母亲身穿白色面包烘焙服辛劳的工作,有关孩提时代就和面杆玩耍的记忆,在艺术家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用面包做女性的雕塑”的想法忽然就在某一刻闪现,有关童年生活所掌握的烘焙技术以及有关瑞士古老传统中的面包文化全部复苏。
“我最初想到的便是瑞士Grittibaenz牛奶面包的传统烘焙技术,就是一个男性的形状。但我决定将雕塑做成女性。每一个女性形象都不尽相同,可以说她们都是某个状态的自我,也可以是伟大的母亲,神话里的人物。”米勒没有过多地解释这种艺术创造的灵感,对面包女人的定义也相当模糊,她从展览现场的烤箱中拿出了烘焙的面包女人,开始向人们展示。她的下一步,是将面包分给在场的众人享用。
“有些人希望这些面包女人能够永久珍藏,我却希望它能够被当作食物吃掉。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于我而言,艺术是可以给你提供养分的粮食,而不是深奥抽象或者高高在上的浮云。这就是有灵之物的震撼力。”米勒说。
米勒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展览展出的众多女性面包雕塑全部已经送给亲友。“我带着面包一家一户地‘献礼’,并且在礼盒上说明了用意。那些接受了面包的女性们都十分开心,她们大多与丈夫、孩子,共享了面包。”
面包女人的故事
事实上,用面包做女性形象雕塑并非米勒独创,在我国云南地区流传着一个有关“粷女”—面包做的女人—的传说,在米勒“沙尔瓦·瑞加娜的纪念品”展览画册中用了大量篇幅讲述这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每年十月,当地军队士兵都会到粷女所在山村征收稻谷,士兵们肆意挥霍百姓的粮食和黄酒,行为粗野、残暴,丝毫不顾贫瘠山村原本就粮食短缺。等到士兵们离开后,山村的百姓开始收拾残局。粷女也是其中清理摔碎的碗碟、擦洗食物和烈酒污迹的村民之一。忽然,粷女在杂乱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本小书,封面上的外国女人有着亮棕色的长发,红唇、皓齿明眸,女人的面前摆着大小不一的盘碗,她在向读者展示黄灿灿的球状物体。粷女无法明白书上奇怪的文字和景象,但其中一页引起了她的兴趣,图片上女人的手在一个大碗中搅拌鸡蛋面粉,然后像捏泥一样揉捏着面团。
粷女将这本奇怪的小书带回了家。当晚粷女慢慢入睡,她在梦里化身成了一个面团,并遇到了七位仙女,这些仙女外形像怪兽,有三个头,却显得神圣而庄严。她们在梦境中指点粷女如何制作面包。粷女醒来之后,按照梦境中仙女的指点,制作出了面包。面包熟悉又陌生的大米味道立刻吸引了村里的居民,大人和孩子纷纷来到了粷女的门前,粷女邀请他们进来品尝面包。
粷女的面包之美味、耐饥成为了当地的美谈,越来越多的邻村百姓都来品尝。粷女为了感谢梦境中七位仙女的指点,便将面包做成了仙女的形状。粷女越来越大的声望,被当地政府视为眼中钉,他们派出军队逮捕了粷女,将其关在房子里活活烧死。后来,村民在烧毁的废墟中找到了一些金色的物体,它们是面包女人的脚、断了的指头,或者浆果做的女性乳房。村民们将这些面包残渣放在了一个安静的山头。当晚,新年的第一弯新月下,一滴露珠滴落到了面包残渣上,顿时粷女复活了,不过此时她成了面包做的女人。粷女向她的村庄走去,每到一户门口,她从身上撕下一片面包放在村民门口……
米勒安排将这个故事放在中文版展览画册中是为了引起中国观众的兴趣。但与此同时,这个故事也恰好反映了艺术家作品的内在意涵。“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不愿仅仅沦为男性的性满足对象,妇女被妖魔化了。”米勒想说的,是有关妇女的另一种故事,它们是伟大母亲的故事,关于奉献、孕育的价值的追求。
“女性已经成为阉割男性特征的泼妇,而男人们则创造外科手术刀和厌食的模特,创造了信心爆棚、虚假、改造过的女性,这些女性已经失去了本真,苗条的身材、平坦的腹部以及硕大的胸部,与伟大母亲的价值背道而驰。”
只有艺术
“跟大理石、木材和金属铜相比,使用面团作为雕塑材料确实是非传统的做法。我希望自己创造原始材料,而不是使用现成的材料。最后我使用了非常基本、非常生活化的元素达成了愿望,而这种原材料就象征了原始的女性元素。”米勒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米勒一直活跃于欧洲当代艺术圈,她的作品表现形式多样,从笔绘画、装置到雕塑。“使用面包作为雕塑的载体,仅仅是一种艺术创造形式。”米勒说,这个作品展出后,她不会再做面包,但是她会继续寻找其他的材料来表现女性的主题。
展览中也展出了艺术家事前做好的面包实物,这些作品被陈列在了橱窗中,并采用特殊的化学技术将其保存起来,尽管已经失去了食用价值,但其特殊的造型和内涵的象征和文化均让这些面包雕塑成了真正的艺术品。
相比较对艺术的侃侃而谈,当被问及艺术展览的商业运作时,米勒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给这些作品定价,或者说是否打算出售它们。这些事务我都不关心。”米勒说,有关市场、商业等一系列事务均有长期合作的朋友打理。而她自己,则可以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寻找安宁与平静。
或许米勒“只有艺术,无关商业”的态度仰仗于她所在社会的成熟艺术运作模式,她不需要为了某个“赚钱”的艺术品而成为流水线生产的工人,也不需要在灵感突发、奇思妙想之时考虑市场接受程度。米勒,带着她的面包女人们,与社会进行了一次有关伟大母亲的对话,与此同时,也提供一种物质之外,喂养人类的面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展览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