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爽
这几天, 一场名为“CBD买得起的艺术节”在时代美术馆与中环世贸中庭开展。昨天是酒会开幕,一到现场,就被DJ的飘渺的Lounge音乐包裹起来,此外,一部分作品也在此处展出。其余更多的作品被放置在了位于35层的时代美术馆内,上下三层的美术馆均为本次艺术节的展厅,展品涵盖油画,国画,雕塑,版画,摄影,原创设计和综合材料,规模颇具。
这次艺术节的定位从名称上来看无疑就是要“买得起”,经过一番询问和观察,价格总体落在一到两万元之间,作品价格从700到4,5万元不等,作品总量400张左右。时代美术馆媒体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本次展览到目前为止卖出了“几十张”作品,当然,这只是两天的销售量,最终他们期望售出至少“三分之二”的作品。
“买得起”是艺术的普及方式之一
从价格上看,相比较动辄上百上千万的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本次艺术节的确可以算的上价格“亲民”,万把元对于中国中高层收入的人群来说绝对不算“天文”,是可承受的价格。而我感兴趣的是他们买作品的动机,是投资,收藏,还是用来装饰?以前和讯网做过一次对以前举办的“买的起艺术节”的投票调查,购买者中仅有23.68%的人是想用来投资的,而用作装饰和收藏的占到“71.88%”。从两个方面看这两个数字,其一,就作品的艺术功能而言,购买者买下用作自家珍藏观赏借以陶冶性情无疑是一种回归和对作品价值的肯定。其二,不可忽视的是,“买得起艺术节”之所以71.88%的买家是以装饰收藏为目的,究其原因是作品本身可能还不具有高投资价值。“买得起艺术节”的重点是培养潜在的,甚至是与艺术界无关的人士开始关注艺术,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艺术的“全民普及教育”。从这个层面来说,意义是重大的,思路也值得褒奖。因为艺术不应只是圈内人的生意经或者口沫横飞的话题来源,更应是一场全民盛宴,更多各阶层的民众都能更直接,更轻易的接触艺术,感受艺术,喜爱艺术,才是业内人士未来的使命所在。
艺术的普及并非一日之功,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在保障了基本的吃喝拉撒之余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加“形而上”的精神领域,这其中就包括艺术。而艺术品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承载艺术理念的最佳载体,这些载体不论质量如何,价格高低,都在向其购买者传达着一种关于趣味,关于审美体验的讯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艺术普及的目的是让这种体验变得更为公众,更为主流。
着眼于白领精英人群
此次“CBD买得起艺术节”定位于中高端的白领阶层而并非职业藏家,他们选购艺术品的标准非常简单,只要喜欢就行。喜欢,是对艺术最朴素的一种判断方式,喜欢会导致想要拥有,和小孩看见好吃的棒棒糖就想吃到一样。这些白领买家们买画的初衷多是想挂在自家卧室或客厅里装点家居环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艺术节挑选作品的标准:避免太过晦涩和抽象,转而迎合大众审美趣味,即“美”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本次展览的作品中多有实体形象,比如人物,动物,常规符号(如☆),抽象类的较少。作为一种挖掘和培养新藏家的方法,这也是合乎常理的。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定位于白领买家也可算是聪明的举动,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社会阶层的组成中,贵族似乎是唯一缺席的一个阶层。而白领,或者高端白领,精英人士虽达不到贵族的阶级高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与西方的中产阶级相仿,他们都是高收入,高学历人群,也有一定的附庸风雅的倾向,而这几个因素使得他们成为了中低端艺术品市场锁定的最佳目标。中国的中产阶层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目前仅北京市的中产阶层在所有社会阶层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40%,约有540万人,这个数字很庞大,他代表着540万个潜在买家,如此庞大的买家市场现在却处于几乎未开发的状态,而他们的购买力一旦被激发其规模可想而知。所以从这个定位上来看,“CBD买得起艺术节”还是独具慧眼的。这里我也要说明,附庸风雅在这里并非贬义,在三俗文化盛行的中国社会,附庸风雅在我看来绝对是好事一桩,这至少代表着一种“向上的”意愿,而这个意愿与自甘庸俗的潮流相悖,可谓是种进步和欣慰了。
最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忧摆在面前,由于作品价格偏低,主办方如何实现盈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买得起”艺术节才能继续走下去,大众艺术品消费才能避免夭折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