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财万贯 不如宋版书一页
http://www.socang.com 2011-07-21 14:49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家财万贯,不如宋版书一页”,这样的话其实早在明清时代就曾流传过。“以书赠友”是古人的一种习惯,送对方一本古籍,好比如今送齐白石等名人书画一样文雅而流行。
古籍善本的收藏历时已久,近几年内一直听闻国内数拍卖公司有古籍专场。与书画相比,古籍的收藏一直属于小众,价格自然不是太高。
但记者发现,古籍善本市场的“升温”在这一两年内很是明显,有时会以“黑马”的身份出现在一些拍卖会上。
花千金买古书渐成“蓝筹股”
1993年,古籍善本在中国嘉德首拍;同年9月,首次书刊专场拍卖在中国书店进行;1998年,全国唯一一家专营古旧书的拍卖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成立……
记者看到近年来,古籍市场可谓佳绩屡创,古籍专场的拍卖成绩从几百万元,早已涨到了数千万元级别。
2010年的春拍中,中国嘉德成交5190万元,创出古籍门类新高;北京保利成交3050万元,成交率达71.44%。2011年,歌德古籍善本专场以总拍品600余件的空前强大阵容,创下总成交额2821万元的不俗成绩;中国嘉德春拍上,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16册从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叫价,最终以42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以4830万元成交,创出古籍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几天前,就在杭州,2011西泠印社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总交易额2500多万元。
古籍收藏已经从一个在收藏界中较为冷门的项目,逐渐升温,转变成一只“蓝筹股”。花千金买一本古书,却不是为了读书,这是古籍收藏最好的写照。
因为小众,“升温”不意味市场火爆
浙江省收藏协会古籍连环画委员会的主任陈耀强,一直都做古籍生意。他前阵子向记者透露说,古籍生意这两年很好,因为这门类被关注多了,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记者跑去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场转了一转,在3楼就有专门几个做古籍生意的摊位,但老板都不在。二百大收藏品市场经理蔡秋声告诉记者,古籍收藏属于“偏门”,因为搞这类收藏的人很少,平时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找到这些做古籍生意的老板。
市场 “升温”虽然是个事实,但不一定意味着古籍收藏一定如书画、玉石、古玩、钱币等这么火热。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经理李东溟,做古籍这一行已有10多年。他说,很多古籍破破旧旧的,在观赏性上不如其他收藏品;真正好的古籍已经被博物馆、图书馆等拿走,存世流传在民间的数量不大;只买不卖的收藏者比例很大,让古籍的流通性变得很差……种种的因素造成了古籍这一门类的收藏虽然一直都有,但在收藏圈内属于很小众。
“盘子小,造假少,从投资角度来讲,这是古籍善本收藏最大的优势。”李东溟说。
小众的圈子,让古籍市场交易变得尤为困难,因此国内古籍收藏交易往往集中在一些精心准备的拍卖会上。
“在每场拍卖会前,我们都会在社会上大量征集。老百姓送上门、藏家出手一些、二级市场上古籍生意卖家存货,这三个是古籍专场拍卖的主要货源。”
2010年11月的一个下午,一位老奶奶偶尔路过清吟街的西泠拍卖,想起随身携带的薄薄四册《战国策》,就拐进去了。这听起来像是小说的故事就是古籍收藏圈内最经典的案例。这套《战国策》后来被拍了800.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时国内古籍善本单件拍品的最高纪录。
李东溟作为此事亲历者说:“这真是撞了大运了。”
“升温”让投资空间很大
李东溟说,最早接触古籍时,整场300多件拍品,能拍个280万元已是不错的“战绩”,而如今单件拍品在千万元以上不在少数。“我觉得古籍和书画一样,进入亿元俱乐部是迟早的事。”
在古籍善本收藏界,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宋元刻本文物性强,存世很少,绝大多数被官方保存,古籍收藏中最是“重器”。“10年前,宋版书才8万元左右;2005年价格一下子提到了40万元,而如今至少在上百万元。”
其次,明清善本是收藏圈内的主力,尤其是内府刻本和孤本最值得关注,并大多容易脱手。“目前一般的明版书才几万元,清朝的才几千元,这中间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2011西泠春拍中出现的宋刊《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传句读直解》,竟然拍出了575万元的高价,还被上海买家认为是捡了大漏。“这本古书如果换到两年前,最多也只是100多万元罢了。” 李东溟说,这一两年的市场“升温”让古籍的价格翻了数倍。
关于目前的市场,李东溟回忆起多年前的拍卖会现场。“那时候,一场拍卖会有个别几个藏家没到,我心里就直打鼓,而现在一场拍卖会能来数百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都很多。”
另外,业内也有人认为,古籍善本价格上涨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市场游资的注入。圈内人士说,从古书换手频率,拍卖会出现那几个熟面孔来看,“炒货”买家的确存在。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