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独生女已搬离故居 拟设张伯驹收藏鉴赏奖、文学奖
早报记者 陈静思 发自北京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故居纪念馆将于明年2月、张伯驹诞辰115周年之时落成。届时,将还原张伯驹及夫人潘素在此生活时的故居原貌。
昨天,早报记者了解到,张伯驹、潘素的独生女,79岁的画家张传彩一家目前已搬离故居,这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刚刚开始。
张伯驹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一位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奇才名士”。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先生夫妇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使这些文物成为博物馆的重宝。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故居结构独特
昨天,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馆长、张伯驹先生的外孙楼开肇对早报记者表示, 在纪念馆启动仪式后,接下来将展开对故居整体维护修缮的工作,进行故貌还原,陈列张伯驹生前的起居用具、线装书、画案、文房四宝等物品。“我们还计划摆放张伯驹与夫人潘素绘画时的蜡像,再现张伯驹潘素在世景象。”楼开肇说。
位于北京后海南沿26号的张伯驹潘素故居,绿树掩映,朱门灰墙。与北京后海一带各大声名显赫的名人故居相比,张伯驹故居风格独特。张伯驹故居不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坐南朝北,北房5间,院南有一方亭和廊房。北房东间为卧室,西间为客房,居中三间是客厅兼画室。据楼开肇介绍,这个宅子约占地1亩,大概600平方米,大小共23个房间。张伯驹1953年买下后一直住到1982年去世。
现在,房子已经拆改重建,早已不见雕梁画栋,但是屋内的雕花门和几件老式硬木家具,似乎依旧散发着当年的书香墨韵。
这处故居此前一直为私宅,未曾对外开放。“5年前,在政府的支持下,这个房子进行了修缮。”楼开肇说,修缮一新后,他的母亲——张伯驹、潘素的独生女,79岁的画家张传彩,觉得应该以此回报社会,弘扬张伯驹夫妇大儒景行、高道善行的精神,便决定腾退出来,搬出这个小院,在此建立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为此,我们全家已经搬离了小院,开始租房。目前,我的母亲居住在距离北京市区较远的北五环外。”楼开肇说。
将成立张伯驹潘素研究中心
楼开肇昨天对记者介绍,在故居建立纪念馆是比较少见的,而建立张伯驹潘素纪念馆的心愿由来已有。据介绍,这个纪念馆是他们和文化部直属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合作,由后者推动建立的。纪念馆近期的工作就包括,将推动和完善纪念馆相关项目的实施,成立张伯驹潘素研究中心,进行纪念馆修缮工程,建设纪念馆网上美术馆,研究设立颁发奖项,包括张伯驹收藏鉴赏奖、张伯驹文学奖和潘素绘画艺术奖等。
张伯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被称为“天下第一藏”,故居的一草一木都有故事。在张伯驹潘素故居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一株牡丹,据介绍,这棵牡丹已有约200年的历史。当年,张伯驹为了收藏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变卖了以前住的位于西黄城根那处占地13亩的“似园”(原属李莲英),这株牡丹即从“似园”中移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