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老船闸成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文物
http://www.socang.com 2011-06-20 16:18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它有着坎坷的身世经历,从1942年开建、4年多以后才竣工投用。如今,它仍在为海河下游航运和南北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仅是每年通航的船舶就达万余艘次。记者日前从塘沽文化部门获悉,今年“69岁”的新港船闸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新发现文物”。
日前,记者来到新港西端、海河防潮闸以北处看到,新港船闸闸道内船舶正在等候通过,而大小车辆借助钢制船闸过道正快速通行。据天津港设施中心船闸所负责人介绍,尽管比起过去高峰期通船数量有所减少,但目前每年通航船舶数量仍在万余艘次,见证着这座船闸的“不老传奇”。
据塘沽博物馆文博馆员王利考证,新港船闸建设动议应在1937年8月。日军占领塘沽后,加紧掠夺中国物资,建设天津新港,而新港船闸成为首期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王利说,它的建设并不顺利,从1942年正式开工,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船闸的土木工程仅完成90%,操作室完成了70%,砌石护岸及墙后填土未完成,机械安装完成80%,动力设备亦未全部安装,闸门铆钉尚有1.8万余枚未装。1946年7月船闸续建,至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新港船闸也成为中国第一座海河船闸。1946年12月17日,首艘轮船——“新上海号”由汉口装载大米顺利通航。到1948年4月,过闸大小商船已达146艘次,最大吨位4700吨。此后,由于内战原因设施失修,到1948年初船闸已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挖泥清淤、修复闸门,于1949年10月恢复通航。此后,历经几次大修,新造两扇自重150吨的钢质闸门,增设通讯导航系统,实现了闸门自动化。
天津港设施中心船闸所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船闸已历经近70年风雨,但其主体结构、附属设施仍保存完好,在交通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天津港港区、塘沽市区与东西大沽之间海河南北两岸的陆路通衢枢纽。为此,船闸所今后仍将维护好船闸的运行,并保护好海河下游这一水利航运文物,使其续写“新的传奇”。(记者 张勇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考古”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